平生梦不遇邯郸,学道求仙兴已阑。
旋改诗编入新刻,重寻琴谱发清弹。
不惭晚境为寒峻,翻笑当年慕热官。
志业无成年及耄,那知身反误儒冠。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平生:平生指一生。
邯郸:古县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因赵胜曾在此建“丛台”,又称丛台。
学道求仙:学道,即学习道教;求仙,即追求神仙。
兴已阑(lán):兴致已经消失殆尽了。阑:尽。
旋:很快,不久。
新刻:新的刻本。
重寻琴谱发清弹(zhōu):《琴操》载,舜时乐正伶伦制作五音之器,以考声,而造琴。后人将琴谱与琴合称为琴谱。发清弹:弹奏出清脆悦耳的音乐。
不惭晚境:不觉得年老色衰。
寒峻:指家境贫寒。
慕热官:羡慕当权高官的富贵。
年及耄(mào):到了七十岁。耄,老年。
儒冠:儒生的帽子,借指读书人。
【赏析】
此为一首七绝,写诗人晚年的生活和心情。
起句“平生梦不遇邯郸”,“平生”指一生。“梦不遇邯郸”用《史记》中赵王如意的故事。赵胜好神仙术,他到邯郸去访道士,结果上当受骗,被卖到秦庭,最终被斩首,并灭其家。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一生追求神仙术,但始终未能得遇。“学道求仙兴已阑”,说明诗人对求仙学道的兴趣已完全丧失,不再有追求神仙的念头,表明诗人晚年思想有所转变。
次句“旋改诗编入新刻”。诗人晚年闲来无事,于是便把过去写的诗作加以整理,编订成书,出版发行。这一举动也说明了他对过去的作品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
第三句“重寻琴谱发清弹”,诗人又拿起了心爱的琴谱,开始弹奏起来。这一举动不仅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在生活中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这种情感表达非常真挚、细腻,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四句“不惭晚境为寒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状态的坦然接受。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这种态度既显示出诗人的豁达胸怀,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超然理解。
末两句“翻笑当年慕热官”,诗人回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羡慕过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如今却对此感到可笑。这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的追求和对金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曾经的虚荣和浮躁。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和成长过程。从最初的追求神仙术到现在的平淡生活,诗人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意义。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