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谷仰雨而蕃滋,乃颖乃苞乃成实。
锸云方喜高下齐,大田俄报东南坼。
民穷至此噫亦甚,无年饿死其无日。
佛灵犹未致涓流,人力焉能施寸尺。
况当十室九室空,可堪百里千里赤。
仰天无路扣彼苍,望云自旦寻至黑。
一岁不稔百沴生,所忧岂止人艰食。
声嗟气叹方载途,屈莫求伸枉莫直。
繇来有感则有应,影响一机端可必。
时迁事改理不移,今日天工岂殊昔。
烹羊乃雨古语云,何假雷师起河伯。
调元赞化更有人,怪魃螟蝝俱蛰迹。
人心既悦天意从,利泽须能致甘泽。
油然沛然苗勃兴,奚用象龙施五色。
百谷仰雨而蕃滋,乃颖乃苞乃成实。
诗句:百谷仰赖雨水的滋养,生长繁茂,发芽、开花、结果。
译文:各种谷物都依赖雨水的滋养才能生长繁茂,发芽、开花、结果。
注释:百谷:各种谷物,如稻、麦、豆等。
译文:那些被雨水滋润的庄稼,就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注释:颖:禾苗的顶端。苞:禾穗。成实:成熟的谷物。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对于丰收的期盼。
次韵悯雨
锸云方喜高下齐,大田俄报东南坼。
诗句:锸(chuà)云:一种农具,用于翻土。方喜:刚刚高兴。高下齐:土地平整,适合耕种。俄报:不久之后。东南坼:东南方的土地裂开了。
译文:农民刚刚高兴地用锄头翻平土地,准备耕种,没想到不久之后,东南方的土地裂开了。
注释:锸(chuà):一种农具,形状像铲子。方喜:刚刚高兴。高下齐:土地平整,适合耕种。俄报:不久之后。东南坼:指土地裂开。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农民在丰收前夕的喜悦与忧虑,以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民穷至此噫亦甚,无年饿死其无日。
诗句:民:百姓。穷至:生活困窘到了极点。噫:叹息声。甚:非常,很。无年:没有一年。饿死:饿死人。其:代词,他们。
译文:百姓的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如果没有一年能够吃饱肚子,那么他们就没有活着的希望。
注释:民:百姓。穷至:生活困窘到了极点。噫:叹息声。甚:非常,很。无年:没有一年。饿死:饿死人。其:代词,他们。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和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渴望。
佛灵犹未致涓流,人力焉能施寸尺。
诗句:佛灵:佛祖的灵验。尚:还。致涓流:带来细碎的水滴。焉能:哪里能够。施寸尺:施展一点力量。
译文:佛祖的灵验还没有带来细碎的水滴,哪里能够施展一点力量来帮助人们呢?
注释:佛灵:佛祖的灵验。尚:还。致涓流:带来细碎的水滴。焉能:哪里能够。施寸尺:施展一点力量。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祖灵验的质疑,以及对人力所能及的局限性的认识。
况当十室九室空,可堪百里千里赤。
诗句:况:何况。当:面对。十室九室空:形容十户人家中只有一户还有余粮。可堪:值得忍受。百里千里赤:形容千里之内都是赤地,意味着饥荒严重。
译文:更何况十户人家中只有一户还能有剩余粮食呢?这样下去,千里之内到处都是赤地,饥荒严重得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况:何况。当:面对。十室九室空:形容十户人家中只有一户还有余粮。可堪:值得忍受。百里千里赤:形容千里之内都是赤地,意味着饥荒严重。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无奈和对于饥荒的担忧。
仰天无路扣彼苍,望云自旦寻至黑。
诗句:仰天:抬头仰望天空。无路:没有出路。扣:叩击。彼苍:指苍天。自旦寻至黑:从清晨一直等到夜晚。
译文:抬头仰望天空,却找不到出路,只能从清晨一直等到夜晚,期待着天公作美。
注释:仰天:抬头仰望天空。无路:没有出路。扣:叩击。彼苍:指苍天。自旦寻至黑:从清晨一直等到夜晚。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无可奈何。
一岁不稔百沴生,所忧岂止人艰食。
诗句:稔(rěn):成熟,收成。沴(lì):灾异,灾害。所忧:所担心的事情。
译文:一年的收成都没有收获,各种灾害接连发生,我们所担心的事情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问题。
注释:稔(rěn):成熟,收成。沴(lì):灾异,灾害。所忧:所担心的事情。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声嗟气叹方载途,屈莫求伸枉莫直。
诗句:声嗟气叹:形容声音悲怆,情绪激动的样子。载途:在路上,形容流传广泛。屈:受委屈。
译文:听到人们的悲怆之声,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激动,我在路上听到了这些声音,看到了这些情景,他们受委屈却无处申诉,他们的冤屈无法得到伸张。
注释:声嗟气叹:形容声音悲怆,情绪激动的样子。载途:在路上,形容流传广泛。屈:受委屈。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繇来有感则有应,影响一机端可必。
诗句:繇(yáo)来:历来。有感:有所感触或感受。则有应:就会有回应或结果。端:表示肯定的语气。
译文:自古以来,有所感触或感受就会有回应或者结果,这种影响是确定的,不可避免的。
注释:繇来:历来。有感:有所感触或感受。则有应:就会有回应或者结果。端:表示肯定的语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对历史循环论的支持。
时迁事改理不移,今日天工岂殊昔。
诗句:时迁事改: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也在发生变化或改变。理不移:道理是不会改变的。今:现在。日工:自然的法则或规律。岂殊昔: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
译文:时间的流逝会导致事情发生变化或改变,但自然的法则或规律是不变的,现在的自然法则和过去并没有有什么区别。
注释:时迁事改: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也在发生变化或改变;理不移:道理是不会改变的;今:现在;日工:自然的法则或规律;岂殊昔: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变化和自然规律的看法,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同。
烹羊乃雨古语云,何假雷师起河伯。
诗句:烹羊:烹饪羊肉,比喻祭祀活动。乃雨古语云: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烹羊以祭,则天自雨”。何假雷师起河伯:为什么需要借助雷霆之威来引发河水泛滥?何假雷师起河伯:为什么需要借助雷霆之威来引发河水泛滥?
译文: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烹羊以祭,则天自雨”,意思是祭祀活动可以引起降雨。为什么需要借助雷霆之威来引发河水泛滥?这是不需要的。
注释:烹羊:烹饪羊肉,比喻祭祀活动。乃雨古语云: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烹羊以祭,则天自雨”。何假雷师起河伯:为什么需要借助雷霆之威来引发河水泛滥?何假雷师起河伯:为什么需要借助雷霆之威来引发河水泛滥?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民间信仰的质疑,以及对现代科学方法的认可。
调元赞化更有人,怪魃螟蝝俱蛰迹。
诗句:调元赞化:调节天地间的元气,赞美教化的力量。怪魃(bó bì)螟(míng):奇怪的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水等;蝝(mǐn):昆虫名。皆蛰迹:都被蛰伏起来。蛰迹:蛰伏起来的状态。
译文:(人们)调节天地间的元气,赞美教化的力量,奇怪的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水等;昆虫都蛰伏起来,都处于蛰伏状态。
注释:调元赞化:调节天地间的元气,赞美教化的力量;怪魃(bái míng)螟(míng):奇怪的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水等;皆蛰迹:都被蛰伏起来的状态;蛰迹:蛰伏起来的状态;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调节自然界的能力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的赞美。
人心既悦天意从,利泽须能致甘泽。
诗句:人心既悦:百姓的心情愉悦;天意从:上天的意愿随之而来;利泽须能致甘泽:必须能够带来好处和恩惠。
译文:百姓的心情愉悦,上天的意愿随之而来,必须要能够带来好处和恩惠,这样才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注释:人心既悦天意从:百姓的心情愉悦;天意从:上天的意愿随之而来;利泽须能致甘泽:必须能够带来好处和恩惠;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