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飘柳坠半春中,庭下绯英细作丛。
刺眼定添新叶绿,伤心应似故园红。
玄都怨感成尘事,石髓追游满地风。
报答春光须作意,乱飘繁萼向晴空。

【注释】

绯桃:一种红色桃子,因花似桃花而得名。

玄都:道教名胜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石髓:指石头的髓心,可作药材,也可作装饰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次韵张司法题郑少尹庭下绯桃”为题,写庭前绯桃。首二句写桃树新芽初绽,红花缀枝;三、四句写春光明媚,桃红似故园;五、六句写桃树被毁后,春光更易逝去;末二句写春光难留,只能借花抒发情怀。

此诗是作者于公元816年(唐元和十一年)春天,到洛阳时所作。张司法即张建封,曾任河南尹,所以称他为张司法。郑少尹,就是李绅,时任河南尹判官。

“梅飘柳坠半春中”,梅花、柳条都飘落了。“庭下绯英细作丛”,庭院里的桃花已经盛开。桃花的颜色像绯云一样。“刺眼定添新叶绿”,春光明媚的时候,绿叶更加鲜亮了。“伤心应似故园红”,我不禁想起家乡的桃花比这些桃花更加鲜艳美丽。这里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故园景色的深切怀念之情。

“玄都怨感成尘事,石髓追游满地风”,诗人来到玄都观看桃花,看到桃花被毁的情景。“玄都”是佛教语,指仙境。《晋书·谢安传》说:“安常言:’不见陶弘景,可谓洛生无广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公与王文度同看裴仆碑文中‘王安丰’字,问:‘王何以知其然?’云:‘观其书法,骨气洞达,不似永和时人。’王曰:‘尔欲以为一时之妙耳。’谢曰:‘故自有一时。”这里的“王安丰”,即王献之。据《晋书·王羲之传》,王献之曾梦见自己和裴楷一同坐在太师椅上,两人正在争论,忽然有位客人来拜访,两人便站起来迎接,于是客人就坐在他们原来的座位上。醒来之后,王献之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开始学习书法。王羲之看了以后,说:“你的书法已经超过了你的父亲。”这就是著名的“王右军书如素得到其父传授”。后来,人们常用“王献之”或“右军”来泛称书法家。因此,“石髓追游”,就是指王献之学书的故事,也就是指他的书法技艺高超。

“玄都怨感成尘事”,王献之的书法虽然很高超,但最终还是化为尘土。“石髓追游满地风”,这两句的意思是:王献之的书法艺术虽然高超,但却成了尘土,而地上却到处可见它的痕迹。

“报答春光须作意,乱飘繁萼向晴空”,诗人想报答春天给予的美好时光,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乱飘繁萼向晴空”,意思是说,要像那乱飘的繁密的花萼向晴空一样,奋发向上。

此诗以桃花起兴,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桃花的美丽,抒发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与豪情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