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一段来无影。着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春日,细雨纷纷,诗人在雨中徘徊,心情郁悒,思绪万千。

菩萨蛮·春雨

春愁一段来无影。着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注释:

  1. 春愁一段来无影:春天的忧愁如同无形的影子,难以捕捉。
  2. 着人似醉昏难醒:让人感到仿佛自己已经醉得晕头转向,难以清醒。
  3. 烟雨湿阑干:雨水和烟雾交织在一起,湿润了栏杆。
  4. 杏花惊蛰寒:杏花在惊蛰时节绽放,带来了一丝凉意。
  5. 唾壶敲欲破:唾壶(一种古代乐器)被敲打得快要破裂了。
  6. 绝叫凭谁和:绝望地呼喊着,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回应。
  7. 今夜欠添衣:因为今晚的天气不好,所以需要多添一件衣物。
  8. 那人知不知:那个人是否知道这一切呢?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春雨景象的抒情之作。词中的“春愁”一词,既指春天带来的愁绪,也指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春雨绵绵,细如牛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的心情显得有些忧郁,仿佛自己已经醉入其中,难以自拔。
“烟雨湿阑干”,这句诗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温柔,仿佛连栏杆都被雨水打湿,显得有些沉重。同时,“杏花惊蛰寒”这一句,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杏花在惊蛰时节绽放,带来了一丝凉意,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天的到来。
词中的“唾壶敲欲破”,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激动与无奈。他想要宣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但却只能无助地敲打着唾壶,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痛苦。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词人的心境更加复杂而深沉。
结尾两句:“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则将词人的内心世界推向了高潮。他感叹自己今夜需要增加衣物,以免受寒冷侵袭,但这似乎并不能解决他的烦恼。最后一句“那人知不知”,更是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这个人究竟是谁?他是否知道自己的处境?这些问题让词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