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浪淘沙·令中秋雨”是词的上片,首句点明时间:中秋节。次句写词人因愁闷而无法排遣。第三、四句写秋夜的景色和自己的孤独感受。
下片是词的下片,前两句写词人夜起候檐声,似雨又似晴。后三句写旧家亲友都不信此时之情。最后三句写词人只有桂花飘香时才能入梦,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答案】
示例1:
愁似晚天云
愁闷烦乱像天边的乌云。
醉亦无凭
酒也无法消解内心的苦闷。
秋光此夕属何人
这美好的秋夜,属于谁呢?
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我贫穷潦倒,今年看不到月亮,滞留在城中。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
晚上起来听雨声,一会儿雨停一会儿又来。
旧家谁信此时情
谁能相信,此时我的心情?
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只有桂花的香气,才能引起我的梦境,也使我写出了这首小词。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节夜晚的寂寞心情。开头一句“愁似晚天云”,把愁闷烦乱比作天边的乌云,既形象生动,又切合中秋之夜的特点。第二句“醉亦无凭”,直抒胸臆,表现了词人因愁闷而无法排遣的孤寂感。第三、四句“秋光此夕属何人”,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的情怀。“秋光”指秋景秋色,“属何人”即归向何方,意思是说这美好的秋光,究竟属于谁呢?“贫得今年无月看”,以“无月看”反衬自己的处境。词人虽然有志于仕途,但由于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奸臣当道,他屡试不中,终于贫困潦倒,连赏月的机会也没有。这种境遇自然令人悲愤、惆怅,因而才有“留滞江城”之叹。“留滞江城”中的“留滞”,不仅指滞留在江城,而且暗含着羁旅漂泊的悲哀;“江城”则暗示出词人长期在外地为官,不能回家过节的凄凉处境。“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这两句通过描写深夜起床聆听屋檐雨声的变化,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一方面,他听到檐上的雨声似乎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另一方面,他又分明感到那雨已停了。这样,他内心就产生了疑惧,担心是不是又是一场暴雨来临了呢?这两句用笔细腻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同时也反映了他所处的环境恶劣、气候无常。“旧家”三句是说,旧日的亲友们都不相信他这时的心情。这两句既是对前面“留滞”、“无月看”、“似雨还晴”的进一步申述与说明,又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情绪以及怀才不遇之感。最后三句“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是全词最妙之处。因为只有在梦中,才能闻到阵阵桂香,从而触发词人的诗兴。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桂花的香味作为自己思念故友的媒介物来加以运用,使读者感到既新奇又亲切。由于桂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所以这两句又可以看作是词人对自己精神境界的自我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