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论轻重钓竿头,伴得船归即便休。酒味薄,胜空瓯,事事何须着意求。
【注释】
钓竿:钓鱼的竿子。
莫论轻重:不要管事情的轻重、大小,指不要计较得失。
着意求:刻意追求,费尽心机地谋求。
【赏析】
此词为渔父词,描写了垂钓者在湖上垂钓时的心境。作者以垂钓者的心境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垂钓者的超然物外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的闲适情怀。全词意境清幽,语言简练,韵味悠长。
莫论轻重钓竿头,伴得船归即便休。酒味薄,胜空瓯,事事何须着意求。
【注释】
钓竿:钓鱼的竿子。
莫论轻重:不要管事情的轻重、大小,指不要计较得失。
着意求:刻意追求,费尽心机地谋求。
【赏析】
此词为渔父词,描写了垂钓者在湖上垂钓时的心境。作者以垂钓者的心境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垂钓者的超然物外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的闲适情怀。全词意境清幽,语言简练,韵味悠长。
【解析】 “送赵主簿”是这首诗的标题,诗题点明了写作对象和作者。从内容看,本诗应为诗人送别友人而作,友人即将离去,故有“送别”之意。从内容看,本诗应为诗人送别友人而作,友人即将离去,故有“送行”之意。结合注释,“定将咏物意,移作爱民心”一句中“咏物”一词出现在注释中,表明这是一首以咏物言情的诗,即诗人借咏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可知,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赠别诗。“送行”是诗歌的一种类型
【注释】 喜叶谦夫归:高兴叶谦夫归来。谦夫,叶谦夫。叶谦夫(生卒年不详),字子方,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宋理宗嘉熙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罢归乡里。 老思忽萧爽,亲朋得意归:我突然觉得心情舒畅,因为亲朋好友都得到了满意的归宿。 菊觞奉亲寿,柳色上儒衣:用菊花酒向父母敬献长寿酒,柳树枝条拂过我的儒衫。 宅旺看山势,门清有钓矶:我家的房子旺盛,山势也正合我心意,门前清波荡漾的江面,有个钓鱼的小矶。
诗句注释和赏析 1. 郡古湖如镜,照人心胆清 [注释] - 郡: 古代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称呼。 - 古湖: 指历史悠久的湖泊。 - 如镜: 比喻清澈透明。 - 心胆清: 形容心情宁静,没有杂念。 2. 闲曹应事简,尽日读书声 [注释] - 闲曹: 指处理日常事务不多的工作职位。 - 应事简: 事情不多,容易应付。 - 尽日: 一整天,整天。 - 读书声: 指在书房中阅读的声音。 3.
【注释】 龙:传说中能走水的生物,古人认为龙能呼风唤雨、行云布雨,所以称“龙”为神物。 来:指来到这里游玩。 【赏析】 《山灵鸟不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押韵,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两句写泉和山的自然景观。泉水涌出不断,山势陡峭高峻,山中的飞禽走兽都难以生存。第三句“山灵”二字表明作者把山当作有灵性的人来看待,而“不”则表明山是不会允许鸟儿来的
题南塘薛圃 门对南塘水乱流,竹根橘柢自成洲。 中闲老子隐名姓,只听渔歌今白头。 注释: 南塘:指池塘或湖泽。 竹根橘柢(dǐ):指竹子的根和树皮上结的橘子蒂。 中闲:中间。 老子:这里指隐居的人、老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塘边看到的景象。首句写景,门对南塘,门前有水,水乱流,形象生动。次句写人,说的是一个隐者,他住在竹林和橘子树上,形成了一座小洲,十分宁静。三句写自己
【注释】: 1. 霜晴雁荡白:指秋高气爽,天空晴朗。雁荡山在温州东南,此指送别之地。 2. 五日计乡程:指五天的行程计算。 3. 野烧明山店:指野外的篝火照亮了山店。 4. 轻舆憩岭平:指乘坐轻便的车马停歇在山间平坦之处。 5. 乞铭甘久客:指希望对方能记住这段长久离别之情,并刻在碑上。 6. 爱母起归情:指怀念母亲而产生归乡的情感。 7. 孝极天为感:指孝顺至极,感动天地。 8. 师文早晚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潘母的诗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独玩隔厅月,凄凉三十年。 - 潘母在世时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独自欣赏月光,这三十年的时光充满了无尽的凄凉。 - 渺然儒素业,翻以母仪传。 - 潘母一生从事儒家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她的德行和品质被后人传颂。 - 生计无中有,衰龄病后延。 - 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潘母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注释】半洞:指山洞,此处借以喻指山腰。容千佛:容下一千个佛像。诸峰:众山。一云:像天空中飘浮的一片云。 【赏析】此为登临题咏之作。前句写登山所见,后句写入坐观感,两相照应
【注释】胜因寺,在今安徽宣城。 下仙:指诗人。 寄隐:隐居山林。 野寺:偏僻的寺庙。 一天星:指星星点点的星光。 路远有如此,客来应未能:意思是山路遥远,能见到这样的景色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客人来了却未必能看到。 蛩:蟋蟀。 催:催促。 寒妪纬:指织布的妇女在夜晚织布时发出的声音。 蝉杂夜僧经:指夜晚僧人念经声中的蝉鸣混杂其中。 忽忆忘形友,微吟自剔灯:忽然想起了那位忘却形迹的好友
【注释】 祗:只。君心我得知:知道您的心情。 先教栽菊在:提前让菊花在园中栽种好。 预作去官期:预先做好辞官的打算。 行吟夜月迟:在夜晚吟诵,月亮已经落下很久了。 怀人几十载:怀念的人已有好多年了。 欣有扣门时:欣喜地听到有人来敲门(指妻子)。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与友人郭子奇离别时的感慨。首联点明主题,“世道”即社会风气,这里指当时社会风气不正。颔联承“世道”
聊以忘忧出自《答孙缅歌》,聊以忘忧的作者是:渔父。 聊以忘忧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聊以忘忧的释义是:聊以忘忧:姑且用来忘记忧愁。 聊以忘忧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聊以忘忧的拼音读音是:liáo yǐ wàng yōu。 聊以忘忧是《答孙缅歌》的第6句。 聊以忘忧的上半句是: 非夷非惠。 聊以忘忧的全句是: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非夷非惠,聊以忘忧。的上一句是
非夷非惠出自《答孙缅歌》,非夷非惠的作者是:渔父。 非夷非惠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非夷非惠的释义是:非夷非惠:指非同寻常,非常杰出。 非夷非惠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非夷非惠的拼音读音是:fēi yí fēi huì。 非夷非惠是《答孙缅歌》的第5句。 非夷非惠的上半句是:贪饵吞钩。 非夷非惠的下半句是:聊以忘忧。 非夷非惠的全句是: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贪饵吞钩出自《答孙缅歌》,贪饵吞钩的作者是:渔父。 贪饵吞钩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贪饵吞钩的释义是:贪饵吞钩:比喻贪图小利而招致祸害。 贪饵吞钩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贪饵吞钩的拼音读音是:tān ěr tūn gōu。 贪饵吞钩是《答孙缅歌》的第4句。 贪饵吞钩的上半句是: 相忘为乐。 贪饵吞钩的下半句是: 非夷非惠。 贪饵吞钩的全句是:相忘为乐,贪饵吞钩。
相忘为乐出自《答孙缅歌》,相忘为乐的作者是:渔父。 相忘为乐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相忘为乐的释义是:相忘为乐:指忘记彼此间的恩怨情仇,共同享受快乐。 相忘为乐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相忘为乐的拼音读音是:xiāng wàng wèi lè。 相忘为乐是《答孙缅歌》的第3句。 相忘为乐的上半句是:河水浟浟。 相忘为乐的下半句是:贪饵吞钩。 相忘为乐的全句是
河水浟浟出自《答孙缅歌》,河水浟浟的作者是:渔父。 河水浟浟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河水浟浟的释义是: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河水浟浟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河水浟浟的拼音读音是:hé shuǐ yóu yóu。 河水浟浟是《答孙缅歌》的第2句。 河水浟浟的上半句是:竹竿籊籊。 河水浟浟的下半句是: 相忘为乐。 河水浟浟的全句是:竹竿籊籊,河水浟浟。 竹竿籊籊
竹竿籊籊出自《答孙缅歌》,竹竿籊籊的作者是:渔父。 竹竿籊籊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竹竿籊籊的释义是:竹竿高直,指正直挺拔。 竹竿籊籊是南北朝代诗人渔父的作品,风格是:诗。 竹竿籊籊的拼音读音是:zhú gān tì tì。 竹竿籊籊是《答孙缅歌》的第1句。 竹竿籊籊的下半句是:河水浟浟。 竹竿籊籊的全句是:竹竿籊籊,河水浟浟。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的下一句是:相忘为乐,贪饵吞钩
【注释】 壬午:宋神宗熙宁九年。 【赏析】 《渔父》,词牌名,调见《尊前集》卷五。“梨花”是词牌名的别称。此为柳永所创,最早见于周邦彦的《瑞龙吟·寒食》,但柳永所作,当推这首《渔父》为最早。 上阕写景抒情。首句点出时令,次句写环境,“轻风不动意难偿”,是说微风不摇,吹拂着带雨的梨花,使它们发出阵阵清香,使人感到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好而难以言表。第三句“云易老,事多防。”是说天容易变老
【注释】 1. 渔父图:即《渔父词》或《渔父曲》。这是一首描写渔夫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的词作。 2.竹竿:指钓鱼用的竹制长竿。袅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3. 失鱼不忧得不喜:意谓钓到鱼时,虽然高兴;而失去鱼儿时,也不感到忧虑,因为只要能够钓到鱼,就已经很高兴了。 4.收纶(guānlún):收起钓钩。纶,丝线,这里泛指钓鱼用具。 5.芦丛:芦苇丛生的地方。 6.白鹭(lù)横空忽飞起
《渔父(乙丑)》 扁舟独向五湖游,风雨持竿春复秋。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驾着小船独自在五湖之间游玩,无论风雨还是晴朗,都坚持握着鱼竿垂钓。其中“扁舟”、“独向”、“五湖”等字眼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氛围;而“持竿”则表现了一种执着与坚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诗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热爱。这里的“春复秋”,不仅仅是时间的更迭
【注释】 1.东湖:指在杭州西湖之东,又名孤山。渔父:打鱼的人,也泛指打鱼为生的人。艇:小舟,小船。倚:靠,停泊。清溪濑:清凉的溪水。濑:水边。 2.秋雨:秋天的雨。 3.棹歌:船桨发出的歌声。 4.九月:农历九月,秋季。芦花:芦花是芦苇的花,这里指秋天的芦苇。白:白色。 5.西风:秋风。鲤鱼:这里指大鱼,因为“鲤鱼”和“西风”谐音。 6.钓:钓鱼。 7.得:得到(鱼),这里指收获。 8.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赏析。 “夜来采石渡头眠”,诗人在采石矶过夜。采石矶,又名焦山矶、牛渚矶,因晋王僧辨在此筑垒而名,位于安徽马鞍山东南长江北岸。这里风景秀丽,为李白等游人的赏月佳处。“月下”点明时令,是上元之夜。“李谪仙”即李白
诗句释义: 1. 春融水暖百花开,独棹扁舟过钓台。 - “春融水暖”描绘了春天温暖、水流充沛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勃勃和活力四射的自然环境。 - “百花开”意味着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 “独棹扁舟过钓台”描述了主人公独自一人乘坐小船经过钓鱼台的情景。这里的“独棹扁舟”可能暗示着主人公在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 “钓台”通常指的是钓鱼的场所,可能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2.
渔父词 系船兰沚鲙长鲈,白袷方袍忽访吾。神甚爽,貌全枯,莫是当年楚大夫。 注释: 1. 渔父词:元代乔吉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 兰沚: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南京附近。 3. 鲙长鲈:用长条形的鱼作为食材,制作成鱼脍。 4. 白袷方袍:古代官员或士大夫的穿着,白色上衣和方形下摆的袍子。 5. 神甚爽,貌全枯:形容渔父神态爽朗,面容枯槁。 6. 楚大夫
【注释】 杨柳枝:乐府诗题目,本诗借咏杨柳枝,抒发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与不舍之情。 君莫折:别折断我。 两枝难作一枝合,一心分作两心时:比喻夫妻分离。 【赏析】 《杨柳枝》,为唐代教坊曲名。唐元稹《杨柳枝·古词二首》序云:“予始闻之长安,先于穆宗皇帝朝,故国艳西施、毛嫱、郑袖、樊姬、飞燕之俦,并歌此词,曲度被弦者,声声似莺啼燕语,无一字无妇人态。”可见,《杨柳枝》原是一首情歌。
注释:只有高高的枝干才能攀上去,那些难以攀折的地方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怪得楼上的画眉女,总是在春天早晨凭栏远眺。 赏析:诗中以杨柳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企及的惆怅和无奈之情。诗中以杨柳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杨柳枝 独于高处接阳和,占得春风分外多。须信繁华易摧折,不如柔弱拂江河。 【注释】 柳:指柳树。 阳和:指阳光和煦、温暖。 占得:享有、占有。 须信:须知、应当相信。 繁华:繁华景象。 摧折:折断、摧毁。 拂:轻轻掠过。江河:比喻浩大的河流。 【赏析】 是一首咏物诗,写在春天万物复苏之时,柳树的枝条嫩绿柔长,婀娜多姿,它那细长柔软的枝条,轻拂着滔滔江河,形象地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