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封传远边,瞥见稿街悬。
虎喙终为啖,狼心约下贤。
时无汉延寿,天夺晋苻坚。
请决春秋事,陈侯讣岂然。

【注释】

观天德图像二首:即《观天德诗》。天德,汉元帝刘奭封其舅王凤为天德侯。观天德,指观察天子的德行,以比拟自己的德行。

“函封”三句:意谓你(指王凤)虽已被封侯,但封赏传至边远地区时,却仍像从前一样。函封,封好的信封,此处喻封官。

“瞥见”四句:意谓封侯后不久,就看见你的家书悬于街市。虎喙,比喻凶残的人或势力。啖,同“啖”,吃。狼心,喻贪狠之人心肠。约,通“轭”。下贤,指被压制、排挤。

“时无”八句:《史记·张丞相传》载:“延寿,少以父任为郎。稍迁至太中大夫给事中。”《汉书·武帝纪》:天汉三年(前98),“遣博士褚大等六人使大月氏献公主,令保塞,凡以为质。……是岁,匈奴单于竟破亡。”

“天夺”二句:意谓时势变化无常,天帝也会夺去英雄。晋,指晋怀帝司马炽。苻坚,东晋时前秦王。

“请决”二句:意谓请你决断此事,陈侯的丧事是否真的?决,决定。陈侯,春秋时代陈国国君陈灵公,曾与夏征舒争夺王位,失败被杀。

【赏析】

此诗为《观天德诗》。诗的前半部分借封侯之事抒发诗人对王凤的不满;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来揭示诗人的用意。全诗在艺术上颇具匠心,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函封”三句,诗人先点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天德侯王凤。函封,即封好的信封,此处暗指封赏传至边远地区。“瞥见”四句,言诗人在封侯后不久,就看到一封由远方寄来的家书悬挂在街市之上。虎喙,比喻凶残的人或势力;啖,同“啖”,吃。狼心,喻贪狠之人的心肠。“约”通“轭”,指被压抑、排挤。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王凤被封侯了,但他封赏传到边疆后,仍然如同从前一样,受到人们的鄙视。诗人用“瞥见”一词,既写出了封侯后的闲散无聊,又写出了封侯后的孤寂落寞。

“时无”八句,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汉元帝时期,王凤被封为天德侯,封地在长安附近。他虽已被封侯,但封赏传到边远地区时,仍像从前一样。而当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时无”二字,暗指天下无事,正是王凤封侯的好时机。然而他却未能善始善终,最终被诛杀。“天夺”二句,诗人借用晋怀帝司马炽和前秦王苻坚的例子来说明王凤的结局。晋朝灭亡前夕,司马炽曾被前秦俘虏并杀害。《资治通鉴》记载,前秦苻坚派大将姚苌率兵进攻晋都洛阳。晋将朱序认为姚苌的军队虽强,但不会乘胜直攻洛阳,因为前秦皇帝苻坚已经去世,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建议等待苻坚的儿子苻丕前来救援。姚苌果然不攻打洛阳,而是率军西进,结果在关中一带被晋军打得狼狈逃窜。后来姚苌又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了东晋军队。晋朝灭亡后,前秦王苻坚也被东晋军队所杀。“天夺”二字,暗指王凤的下场和前秦苻坚一样。

“请决”二句,诗人用陈侯之死来作为反衬。陈侯,即陈灵公。陈灵公关起宫门事件后,遭到夏征舒的报复而被杀死。“陈侯”一语双关,既可指陈灵公,也可指陈国的国君陈王。陈侯之死,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表示坚决支持夏征舒的行动。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匠心,构思巧妙,语言生动。首先,诗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前半部分写封侯后的闲散无聊和封赏传至边疆后的情况,与后半部分写陈侯被害的历史典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其次,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全诗引用了许多典故,如汉元帝封王凤为天德侯、晋怀帝被俘并被杀、陈灵公被夏征舒所杀等典故,使诗歌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最后,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虎喙”、“狼心”等词语象征着凶残的人或势力,而陈国国君陈灵公则象征着贪婪的人或势力。这种象征手法使诗歌的寓意更加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