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春红意已舒,何须幻化入悬壶。
含芳镇日香千和,作态临风色万殊。
曲槛乍开金缕凤,清池斜照玉为凫。
洛阳拟问门园在,王后如今解接无。
见春红意已舒,何须幻化入悬壶。
含芳镇日香千和,作态临风色万殊。
曲槛乍开金缕凤,清池斜照玉为凫。
洛阳拟问门园在,王后如今解接无。
解析: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见春红意已舒,何须幻化入悬壶”:春天到来时,花朵已经盛开,没有必要再去变幻形态如药壶般。这里的“春红”指的是春天的花朵,而“悬壶”则通常用来比喻道士或医生的行医行为。薛季宣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之美无需人为修饰的看法。
- “含芳镇日香千和,作态临风色万殊”:花朵即使不改变形态,也能保持香气四溢;而风吹过来,它们的颜色也显得千变万化。这里薛季宣用“含芳”来指花朵散发的香气,“作态”则是形容花朵随风摇曳的姿态。
- “曲槛乍开金缕凤,清池斜照玉为凫”:当曲槛打开,金色的花纹仿佛凤凰展翅飞翔;清澈的池水中,倒映出如同玉雕般的鸳鸯。这里的“金缕”可能是指雕刻精美的栏杆,而“玉为凫”则可能是将玉比作鸳鸯的栖息之地(古代诗文中常用“凫”指水鸟)。
- “洛阳拟问门园在,王后如今解接无”:我曾在洛阳询问过你家门前的花园是否依旧存在,但如今那里的主人已经不再种植了。这里的“洛阳”指的是薛季宣的故乡,而“王后”则可能暗指他的诗才或艺术成就。
- 译文与赏析:
- 译文:春天来了,花朵已经开放,我们不需要再用人工的方式去模仿药物的形状。这些花朵即使在没有风的时候,也能散发出迷人的香味。风吹过时,它们的花瓣颜色也变化多端。打开的走廊上,仿佛有金色的花纹飞向天空,池中的水面倒映着玉雕般的鸳鸯。我曾在洛阳询问过你家门前的花园是否依旧存在,但如今那里的主人已经不再种植了。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春花、风物以及历史典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薛季宣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
- 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 根据题目中的“开缄豁豁皱眉舒,一首新诗酒一壶”,可以推断这是薛季宣在饮酒赏花时所作,反映了他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诗中的“寒食禁烟春已半”,则可能反映了薛季宣所处的时期,即南宋时期,寒食节期间禁止烟火,人们只能吃冷食,这也可能象征着一种生活的简朴或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 “含芳镇日香千和,作态临风色万殊”等句,则表达了薛季宣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 艺术手法与表达特色:
- 薛季宣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金缕凤”、“玉为凫”等,这些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意象和象征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表现手法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真挚,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字数相等,音韵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和美感。
- 综合评价:
- 《复和仲蟠二首》是薛季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体现了他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华。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 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可以提供一种美的享受,也可以引发人们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