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谮区区切考求,饥肠一饱又何尤。
要能去蠹无遗种,寥落空林死便休。
【注释】:
啄木鸟啄树,为害果树。蝎子叮咬人,使人疼痛。区区切切,指蝎子叮咬人的痛苦;要能去蠹无遗种,指去掉害虫没有遗漏;寥落,寂寞、冷落的样子。死便休,意为死了就算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啄木鸟”的赞美诗。诗的前两句写啄木鸟啄食树干中的虫子,使树木得以生长,后两句写啄木鸟死后,其尸体会落在空旷的林中,与环境融为一体。诗人以啄木鸟自比,表达出自己希望像啄木鸟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
蝎谮区区切考求,饥肠一饱又何尤。
要能去蠹无遗种,寥落空林死便休。
【注释】:
啄木鸟啄树,为害果树。蝎子叮咬人,使人疼痛。区区切切,指蝎子叮咬人的痛苦;要能去蠹无遗种,指去掉害虫没有遗漏;寥落,寂寞、冷落的样子。死便休,意为死了就算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啄木鸟”的赞美诗。诗的前两句写啄木鸟啄食树干中的虫子,使树木得以生长,后两句写啄木鸟死后,其尸体会落在空旷的林中,与环境融为一体。诗人以啄木鸟自比,表达出自己希望像啄木鸟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
【注释】 1)沉舟操:即《沉舟操》,为战国时楚国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以沉船比喻自身。 2)悠悠之川:指滔滔江水。泛彼淘河:泛指江水泛滥。淘,冲。 3)一江动荡:指江水流急,波浪翻滚。恬风静而腾波:恬静的江风和平静的波浪。 4)澜翻下濑声沨沨:波澜翻涌,声音响亮。柂师不可以告语:舵师无法用言辞来安慰他们。柂,船桨。告语,告诉。 5)中仓不濡:指夫妇俩在江边居住。中仓,中间的仓库。濡,湿漉漉的样子。
箕子操 《箕子操》是一首表现箕子被囚禁后,在狱中创作并吟唱的诗作。箕子是商朝末年的大臣,因劝谏纣王而被捕。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担忧之情。 天道浑浑兮不享,繄神器从神兮适彼西邻: “天道浑浑兮不享”,意思是说,天命已经注定了要降临到某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却无法享受这种天赐的福气。这里的“天道”指的是天命,即上天的意志。“浑浑”则表示混沌不明、不可捉摸的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它描绘了海山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水仙操 海山中兮四无居人,海之涛兮渺漠而无垠。 海山中兮四无居人,海之涛兮渺漠而无垠。这句诗描绘了海山中的寂静与浩瀚。"海山中兮四无居人"指的是海山之中没有人居住,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而"海之涛兮渺漠而无垠"则形容了海涛浩渺,无边无际。 2. 浮空舆地兮,风云滥其出没。 浮空舆地兮
舜操 黄屋高耸,威严无比,人们道义,委蛇而行。思念父母,庭院深深,三牲日祭,丈夫何在? 我不如在野之人,亲近自然,亲如手足。只有过去快乐忙碌,现在已不再有,我将结束这一切。 注释: 1. 黄屋:黄色的车子,代称帝王。 2. 巍巍:高大的样子。 3. 委蛇:形容行走缓慢的样子。 4. 庭闱:指王宫的门户。 5. 三牲:指牛、羊、豕(猪)。 6. 履:行走。 7. 乐而劳今:指现在的生活虽然快乐
诗句解析 1 虎将夏中时 - 这是对时间的描述,"夏中"指的是夏季的中间,而"虎将"则可能指一个勇猛的领导或者将领。 - 译文: 夏日正中午的时候。 2. 旋复怡亭址 - “旋复”意味着很快,“怡亭址”即愉悦的亭子位置。 - 译文: 很快又选择了一个怡悦的亭子位置。 3. 茅茨覆采椽 - “茅茨”是一种用茅草覆盖屋顶的传统建筑方式,“采椽”可能指的是使用天然木材作为梁柱。 - 译文:
《襄陵操》的译文如下: 汤汤的洪水啊,怀揣着山丘。 浩浩的洪水啊,淹没了大地。 将洪水引入大海啊,王事有程。 孩子呱呱啼哭啊,不是忘情。 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洪水泛滥的灾难景象为主要内容,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来表达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汤汤洚水兮,怀山襄陵”,描绘了洪水汹涌澎湃的景象,用“怀”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注释】 克商:消灭殷商。文考:文王。 发将(jiàng jiāng):发布命令,出兵讨伐。 非:不是。余武兮:指武王,是周武王的自称。 独夫:指纣,是商纣王的自称。 先王:指周文王、周武王。天启:上天启示。 【赏析】 这首诗写克商之事,颂扬了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的胜利,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自谦。全诗用韵,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有声有色。 首句“克商操”,即平定商朝的战争。第二句“天命文考”
汾亭操 我思周道兮,适彼镐京。 遵逵孔直兮,踖踖其行。 驱车潼华兮,草■罥余。 轴限河渭兮,济无津梁。 日衔山兮天欲夜,愁云结兮不成雨。 我心恻兮思故乡,汾亭寂兮汾之阳。 陶唐氏之遗风湣兮其若亡,眷吾徒兮狷或狂。 振还辕兮去京邑,泪涂泥兮道犹涩。 汾亭上兮有六世之遗书,野有田兮汾有鱼,宵续经兮昼狎佃渔。 辟阙里兮薙莱芜,倡弦诵兮开群儒。 神交周孔兮独乐有馀,神交周孔兮独乐有馀
【注释】: 神凤操:乐府相和歌,《神弦》《神曲》等。此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大乐和谐兮,神凤来仪:“大乐”即“太乐”,指宗庙祭祀之乐。“神凤来仪”指凤凰降临。仪,是古代帝王的仪仗队。 彼周公之圣兮,余何德以堪之:“彼”,那。“圣”指圣王。“堪”,当得起。“余”,我。“以”,用。 【译文】: 宗庙祭祀之乐多么和谐啊!神凤降临,仪仗队威武雄壮。 周武王周公如此圣明啊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的字数相等,均为五言。整首诗以“又和元可二篇 其一”为标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阳春倡者谁,欲和心已阑。 - 阳春倡者:指春天的歌手,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 - 谁:疑问词,用于反问。 - 欲和心已阑:想要表达情感,却已经没有了心情。 2. 故乡渺千里,念之一辛酸。 - 故乡
【注释】 雨中鹤唳:指雨天中鸣叫的鹤。 十万虚屯野次兵,不逢苻诏寿阳城:意谓十万军队在野外扎营,而没有遇到苻坚诏令所要攻打的寿阳城。“十万”和“虚屯”是虚词,用来加强语气,表示军队之多。“虚屯”即“驻扎”。“野次”即野外的营地,“次”同“处”,“野次”与“野营”同义。“不逢”意为“没遇上”,与“不遇”同义。句首的“愁云惨淡雨来急”是诗人描写当时天气的诗句。“苻诏”指苻坚的诏书
释义:立志高远,必定能成为君王,四方的观听一时崭新。周朝的制度完备,骊戎的变故得以改正,流俗元来不误人。 注释:嘐(wēi)嘐:高远的样子。道备:指周朝的制度完善。骊(lí)戎:古代国名,在今甘肃境内。元:通“原”,本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念。诗人立志高远,认为自己必定能够成为君王,为国家做出贡献。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遵循一定的制度和规范
【注释】 书温公集后 不用须藏用即行,未分丘壑与朝廷。 声名怪得生来盛,非但潜心醉六经。 【赏析】 《书温公集后》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温公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他曾任右司谏、参知政事等职。此诗是作者在友人家中读到范氏文集之后写的一篇题词。 “不用须藏用即行”,意思是说:不必把学问藏在脑子里,而是要付诸实践;不必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起来。 “未分丘壑与朝廷”,意思是说:不必考虑隐居还是出仕的问题
注释: 莺:黄莺。 绵蛮巧语庆青春,金线低垂柳色新:莺鸟婉转的歌喉唱着春天,柳树垂下的枝条像金黄色的丝带。 定自知时厌流荡,归来空谷混泥尘:我知道自己总是厌倦漂泊不定的生活,如今回到山谷中,只能与泥土为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拟人手法描绘了黄莺和柳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注释:我端坐在对着悲凉的秋风啸叫的晚山上,征鸿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回回到我的身边。青铜腐蚀破掉了菱花镜子的脸面,懒散地用乌云绾起鬟发。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独自面对悲凉的景色时的所思所想和情感。首联“坐对悲风啸晚山”写出了诗人面对悲凉的景色时的心情。颔联“青铜蚀破菱花面,慵掠乌云绾髻鬟”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悲凉的景色时的具体动作和表情。这两句通过写青铜的腐蚀
【注释】 读鬼诗拟作二首:读,读《鬼诗》;拟,模仿。二首,此指模仿《鬼诗》的两首诗。至乐纷华苦未真,至乐,指极乐世界。《列子•黄帝》:“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闲。冬日避寒暑,夏日避暑热.常以逍遥为务。夫神仙,非徒变化也,化为鸟兽,又复为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有实无事,恬乎无虑.此圣人之游也。”纷华,纷扰烦杂。《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