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在何许,舛驳岩下石。
花树几株芳,湖山数峰碧。
窊樽亭遂古,双阙天自辟。
锦绣入茨舍,藤萝封筀栅。
吾为江上游,形苦世间役。
心驰定沙步,舟行过檐隙。
浪翁底镌铭,太尉此居宅。
岂若斯人徒,风云相主客。
【注释】
- 石门:即石门峡,在四川奉节县东。渔舍:渔家住屋。
- 舛驳:错杂。岩下石:指山崖上岩石上长满苔藓的岩石。
- 几株芳:几朵花。
- 窊樽亭:在湖北秭归县,是古代诗人屈原曾作赋的地方。遂古:沿袭久远。双阙:指皇宫。开:开辟。辟:通“僻”,避开的意思。
- 锦绣入茨舍:用锦绣做成的房屋。茨舍:简陋的房屋。
- 藤萝封筀栅:用藤萝做成栅栏。筀栅:篱笆。
- 江上游:指长江中游一带。形苦世间役:形容奔波劳碌。形:形体,此处代指生活。
- 定沙步:相传为屈原所居之地名,在今湖南洞庭湖畔。沙步:沙滩上步行。
- 浪翁:指诗人自己,浪:浪涛汹涌。底镌铭:指浪涛中刻有诗碑。底:底面。镌:凿刻。
- 太尉:指唐代名将李勣,字叔夏,号敬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信大臣,因功被封为太尉。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 斯人:此人。徒:空泛,没有实际内容的词。
- 主客:主人和客人。主、客:这里指作者与李勣的关系。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是诗人于公元658年(唐高宗永徽三年)春天在夔州所作的。当时,诗人正在夔州任刺史。他到任不久,就来到三峡附近的石门峡。石门峡风景秀丽,水流湍急,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峡谷深广难测,景色十分壮观。诗人站在峡口,眺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想到当年屈原曾在此地留下不朽之作《离骚》,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共八句四十二个字,从石门峡的风景、历史以及诗人的感受和心情四个方面来写。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联点明题目,交代诗人来到石门峡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描写三峡的自然风光:悬崖上的石缝间长满了青苔的岩石;岸边有几棵盛开的花树。颈联描写石门峡一带的山水之美;窊樽亭是当地有名的古迹,它沿袭久远,双阙天自辟,是天帝特意为它开辟出来的;杜甫在这里看到的是锦绣般的房屋、藤萝做的墙篱,而他的心里却想着远行中的江上游,那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世界。尾联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像屈原一样地被贬斥流放的人太多了,像李勣这样的大人物又有多少呢?这岂不都是枉然!因此,不如像那些隐者一样,远离尘世纷扰,过着清静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鲜明。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前六句写景,描绘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其中又分别写了石门峡的悬崖峭壁、花树,还有窊樽、双阙等景物。后两句抒情,以屈原和李勋为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