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尔乔木,来从何处村。
托迹久非地,湍水撞其根。
一辞古岩头,去去随潺湲。
上有飞鹭翔,下有白浪翻。
浪激信反覆,鹭去无回骞。
十浮将九沈,任彼回风掀。
飘泊未云已,惊落见者魂。
今凭逝川波,故凭川上原。
原中复何有,草木故自蕃。
洄流溃前汀,薄命乃独存。
人生尽如此,株木奚足论。

【注释】

1、浮槎:漂流的木筏。槎,古代用来渡水的工具。

2、尔乔木:你那高大的树。尔,你的意思。

3、来从何处村:从什么地方来到这个村子。来,到。

4、托迹:托身依附(于某地)。迹,踪迹,这里指栖息的地方。

5、湍水:急流的水。

6、一辞古岩头:离开了那个古老的岩石。一辞,离开,离去。

7、去去随潺湲:随着水流漂去。

8、飞鹭翔:白鹭在水上行飞。

9、白浪翻:波浪翻滚。

10、信反覆:肯定的来回翻转。

11、任彼回风掀:任凭它被回风吹翻。

12、飘泊未云已:飘荡漂泊没有停止。未云已,还没有停止。

13、惊落见者魂:惊动了看见的人。

14、今凭逝川波:如今靠着流逝的江河之波。

15、故凭川上原:所以依靠着江边的土地。原,平地,岸,这里是动词,有“依靠”之意。

16、洄流:回旋流动的水。

17、溃前汀:冲毁了前面河滩上的堤坝。

18、薄命乃独存:命运多舛却能独自生存。薄命,命运不好,多灾多难。

19、人生尽如此:人生的境遇都是这样的。

20、株木:孤立无援的树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漂流木筏自喻,抒写自己飘荡不定的生活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开头两句,诗人把“浮槎”比作一株高大的乔木,说它从什么地方来到这个村子。“来从何处村”,说明漂流木筏来自远方。“托迹久非地”,表明漂流木筏已久,不再依恋原来的栖息之地。诗人用托根和撞根来比喻漂流木筏的漂泊不定,形象而生动。

中间四句,诗人又以漂流木筏为对象,抒发自己飘荡不定的生活和与世无争、独立不移的斗争精神。“托迹”二句是写漂流木筏的遭遇:漂流木筏已经很久没有栖身之所了,它被迫与急流相撞,被水流冲击,终于失去了原有的位置。“一辞”三句,写漂流木筏的离去:漂流木筏离开了那个古老的岩石,顺着流水漂去,随着水流漂走。“上有飞鹭翔,下有白浪翻”是写它的行踪;“上有飞鹭翔”是写上面飞鹭在水上飞翔,“下有白浪翻”是写下面白浪翻滚。这两句话,既描写了景物的变化,又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后六句,诗人又以漂流木筏自喻,抒发自己命运坎坷、不屈服于强暴的豪迈气概。“浪激信反覆”,“浪”即流水,“激”是冲打,“反覆”是反复冲刷,这里形容流水冲击木筏的情形。“信”通“任”,“任彼回风掀”是说漂流木筏任由风浪摆布,“回风掀”指回风吹动木筏上下颠簸。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漂流木筏以生命,写它不畏风浪,顽强抗争。

最后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飘泊未云已,惊落见者魂。”漂泊漂流没有停止,惊动了看见的人。“惊落见者魂”是指漂流木筏惊动了过路行人,使他们心惊肉跳。“今凭逝川波”是说漂流木筏现在依傍着逝去的江河之波,“故凭川上原”是说漂流木筏仍然依靠着江边的土地。诗人用“凭”,“逝”、“故”三个动词分别表示依托的对象和时间的不同,写出漂流木筏虽然漂泊不定,但依然有所依托,有所依靠。最后两句是写漂流木筏的命运,说漂流木筏虽然命运坎坷、不屈服于强暴,但仍然能独自生存。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漂流木筏的生命力和坚强意志。

全诗通过漂流木筏的形象,表现出诗人不甘沉沦、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诗歌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