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过寒竹,所知三两僧。
自怜入山浅,孤立本无朋。
【注释】
①寒竹:即冬青,一种常绿灌木。
②自怜:自我怜悯。
③“孤立”二句:诗人说自己入山较晚,孤身一人,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④喻诸草木:把人比作草木。比喻自己与世无争,清高脱俗。
⑤臭味:指志趣相同或不同,彼此间有共同之处或有分歧。
⑥兴譬诸草木:以草木的孤独比喻自己的孤独。
⑦吾臭味也:我与草木的志趣相同,都是孤高傲岸,不与世俗同流。
【赏析】
此诗是和朱令德润的《梅花诗》而作,用雪中酬唱的形式,抒发了作者的志趣和感慨。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抒怀。尾联点题。
诗的开头两句“一径过寒竹,所知三两僧”,写的是一条小径穿过竹林,竹影婆娑,只有两三名僧人在那里修行。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通过写景,暗示了自己对仕途生涯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因为官场如寒竹,虽然清高,但不免受到世俗的污染;而山林则远离尘嚣,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和独立。
中间四句“自怜入山浅,孤立本无朋。何当移病榻,归向白云岑。
前半部分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自己的处境的无奈。“自怜入山浅”,诗人觉得自己进入官场时间太短,还没有真正地了解世事,因此感到孤单寂寞。“孤立本无朋”,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感。这里的“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诗人在官场中没有知心的伙伴。
后半部分则是对诗人未来的设想和期待。“何当移病榻”,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离开官场,回到自己的隐居生活中去。“归向白云岑”,诗人希望自己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地飘荡在山巅之上,不受世俗的羁绊。
最后一句“吾臭味也”,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肯定。诗人认为自己与草木的志趣相同,都是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他决心要像草木一样孤独地生长,不为名利所累。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追求独立人格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