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气象雨馀佳,压尽风尘见草芽。
日薄风和近郊路,朱红粉白远林花。
堤开独去媻珊女,柳下相逢轻𨌠车。
丝鬓未催樽酒在,不须辛苦问年华。
寒食节出郊
都门天气刚刚雨过天晴,压住尘土露出新草嫩芽。
日薄风和,近郊路旁,朱红粉白的野花在远林中盛开。
堤上开满了荷花,独去独来的女子,在柳树之下相逢,轻车上的人儿。
我的丝发未变,樽里的酒还在,不须辛苦地问年华何时老去。
注释:
- 寒食节(Ash Wednesday):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人们会吃冷食以祭祀先人。
- 都门气象:京城的景色或氛围。
- 雨馀佳:雨过天晴后的美景。
- 风尘:尘土和风。
- 见草芽:露出了新草的嫩芽。
- 日薄:太阳即将落山。
- 风和:风和顺。
- 媃珊女: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子。
- 轻𨌠车:轻快的马车。
- 丝鬓未催樽酒在:没有改变的白发,杯中的酒依然存在。
- 不须辛苦问年华:不需要询问年华已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日出城的景致与感受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寒食出郊”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寒食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此时正值清明之前的一天,天气晴朗,正是出游的好时机。诗人用”雨馀佳”形容出了郊后的景象,雨后的景色格外清新美丽;”压尽风尘”则形象地描绘了经过雨水洗礼后,大地焕然一新,尘土被洗净的情景。
第二句”日薄风和近郊路,朱红粉白远林花”进一步描绘了近郊的景色。”日薄”意味着太阳快要落山,光线变得柔和;”风和”则传达出了风的和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看到了近郊路上盛开的红色和粉色的花,以及远处树林中白色的花朵。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第三句”堤开独去媃珊女,柳下相逢轻𨌠车”转向了人物描写。诗人描述了一位女子独自漫步在堤岸上,她的身影显得轻盈而优雅。同时,另一位轻快的马车夫正在柳树下等她,两人在偶然的相遇中产生了温馨的情感。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的画面感,也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氛围。
最后两句”丝鬓未催樽酒在,不须辛苦问年华”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总结。”丝鬓未催樽酒在”意味着岁月虽然无情地流逝,但诗人的鬓角依旧保持着年轻,酒杯中的美酒也依然存在。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即不必过分关注岁月的流逝,而是享受当下的生活。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豁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