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鱼戏清川,容貌甚融易。
投饵落其间,纷争忽无次。
其来若有召,贪吻动如沸。
波间互出没,似亦夸巧智。
警跳鳞迸雪,饱泳尾摇翠。
安知沧海外,五犗不可致。
幸逢观者仁,不与钩网值。
庄生昔濠上,尝叹天理遂。
利心一以发,所向固多累。
我观虽有殊,我得岂云异。

【注释】

观饲鱼:观赏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欣赏它们的活泼。

容貌甚融易: 它们的样子非常和谐美好,没有一点争斗的痕迹。

投饵落其间: 鱼饵落入其中。

纷争忽无次: 鱼儿们在争夺食物的过程中,互不相让。

其来若有召: 鱼儿们好像受到了某种召唤。

贪吻动如沸: 鱼儿贪婪地吞食着食物,好像沸水一样沸腾。

波间互出没: 鱼儿在水中时隐时现,忽而在一处,忽而在另一处。

似亦夸巧智: 它们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

警跳鳞迸雪: 鱼儿跳跃起来,溅起的水花像白雪一样。

饱泳尾摇翠: 鱼儿在水中畅游,尾巴摇动着,好像翡翠一样。

安知沧海外: 哪里知道它们游到了大海之外?

五犗不可致: 五张渔网捕不到它们。

幸逢观者仁: 幸运的是有观众是善良的。

不与钩网值: 不会被鱼钩和鱼网捕捉。

庄生昔濠上: 庄子曾在濠水的桥上垂钓。

尝叹天理遂: 曾经感叹过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利心一以发: 心中的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

所向固多累: 行动的结果必然带来很多麻烦。

我观虽有殊: 我的观察虽然不同寻常。

我得岂云异:我的收获难道会有什么不同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一群鱼儿在水中游戏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对鱼儿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弊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联“观饲鱼”三字点题,引出下文。接着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鱼儿在水中戏水游玩,它们的动作优美而协调,没有丝毫的争斗和不安。

颔联“容貌甚融易”,进一步赞美这群鱼儿的美丽和谐。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突然转变了视角,由人转向鱼:“投饵落其间,纷争忽无次。”原来,这些鱼儿并非真的和谐相处,而是被饵食吸引而来,争先恐后地抢夺食物,互相之间充满了争斗和不满。

颈联“其来若有召,贪吻动如沸”则更加形象地描述了鱼儿们的行为。它们仿佛是被某种力量驱使而来,贪婪地吸吮着食物,犹如沸水一般沸腾。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鱼儿们的贪嘴比作沸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它们的贪婪和疯狂。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又进一步丰富了对这群鱼儿的描述。“波间互出没”,鱼儿们在水面和水下之间来回穿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水中;而“似亦夸巧智”,则暗示了鱼儿们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深入挖掘鱼儿们的内心世界:“警跳鳞迸雪,饱泳尾摇翠。”这里的“警跳”和“饱泳”形象地描绘了鱼儿们在水中的活跃状态,而“尾摇翠”则暗示了鱼儿们在水中游泳时的优雅姿态。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了鱼儿们的自由与快乐。

诗人以“安知沧海外,五犗不可致”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在大海之外,也有鱼儿可以捕获。这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歌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鱼儿的细致观察,不仅描绘出了它们美丽和谐的生活场景,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还通过对人类社会种种弊端的揭示,传达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