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
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
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
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注释】
和:应和,应答。赋:写诗。断蓬:飘泊的蓬草,这里指作者自己。见别:别离。颍上:在河南,是宋文帝刘义隆的旧地,也是诗人的故乡。
【赏析】
《和曼叔赋断蓬见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时年45岁。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与同僚好友曼叔(名无逸)分别。曼叔赋诗相赠,东坡酬以绝句。全诗借景抒情,托物寄怀,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流落天涯的凄苦情怀,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两句,写诗人与曼叔分手之际,霜打蓬草飞无根的景象。“霜蓬飞无根”,写出蓬草随风飘荡之状;“岁暮随惊风”,则表明蓬草飘荡的时间之长,时间之久。这两句看似平淡,却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悲凉。
颔联两句,写蓬草翻飞于寒野,日日夜夜地离开旧居。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飘荡的蓬草比作远行他乡的游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蓬草在寒野中翻飞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凄凉心境。
颈联两句,写诗人与曼叔告别之后的感受。“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诗人将自己比作远行他乡的游子,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诗人感慨颍上离别之痛,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感慨之情。
尾联两句,诗人以颍上告别为引子,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意思是说因为离别颍上而感到悲痛,从而引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感。这里的“予”,是古汉语中的代词,相当于“我”。
这首七律诗通过描绘霜打的蓬草飞无根、翻飞于寒野的景象,以及诗人与曼叔分别后的感受和颍上告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流落天涯的凄苦情怀和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