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翳茅屋。

诗句: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译文: 我从南方的山岭走来,驾着马向下云中的道路前进。

注释: 从:从某处开始。 南岭:指南方的高山。 引辔:拉着缰绳。 下云木:向云雾缭绕的山中走去。

赏析: 诗人韩维以“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开篇,描绘了他踏上旅途的场景。这里的“南岭”指的是他的起点,而“云木”则暗示了旅途中的高远和未知。这句诗不仅设置了背景,也表达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冒险的期待和兴奋。

诗句: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译文: 我不知溪流在哪里,只见四周都是青翠的山色覆盖着山谷。

注释: 溪流:水流。 不知溪流处:不知道溪流的具体位置。 但见翠满谷:只见四周都是青翠的山色覆盖着山谷。

赏析: 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的色彩被赋予了生命力,每一片叶子、每一座山峦都被赋予了情感。这两句诗通过“溪流处”和“翠满谷”的描述,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洗礼。

诗句: 凉叶覆山泉,修篁翳茅屋。

译文: 清凉的树叶覆盖着山泉水,长有竹叶的树木遮蔽着茅草屋。

注释: 凉叶覆山泉:清凉的树叶覆盖着山泉水。 修篁:修长的竹子。 翳:遮蔽。

赏析: 诗人继续描绘了他的所见所感,用“凉叶覆山泉”形容山泉清凉宜人,用“修篁翳茅屋”描绘出竹林与茅屋相得益彰的自然景观。这样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

通过对《游龙门诗十二首·宝应寺》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旅行经历,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