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上东门,回首望帝宅。
宫城镇大野,瀍洛去不息。
是时雨新霁,云物有佳色。
嵩峰如迎人,百里见晴碧。
平川邈如画,日照崖脚赤。
道傍公卿坟,鳌背负修石。
苍苔剥文字,十五尚可识。
贤愚不复辨,零落同一迹。
薄暮桑榆风,空悲怀古客。
【注释】
登:登上。
东门:即上东门,洛阳城西门。
首:头。
宫镇:皇宫。
大野:广大的田野。
瀍洛:指洛阳周围的河流,瀍、洛为洛阳附近二水。
是时:这时。
霁(jì):雨止天晴。
物色:景物色彩,风光景色。
嵩峰: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西北,又名太室山。
晴碧:晴朗而青绿的色彩。
平川:平原上的河流,这里指伊河,即伊水。邈(miǎo)如画:平坦广阔得好像一幅画。邈,遥远。
崖脚赤:指黄河岸边。
道傍:路旁。
公卿坟:官员们的坟墓。
鳌背:神话传说中一种巨鱼,背有两翼,形似龟。《山海经》称其背负蓬莱山,故云“鳌”。
修石:雕刻精美的石碑。
苍苔:青色的苔藓。剥:去掉,磨掉。文字:刻文。
十五:十五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贤愚不复辨:贤人与愚人的墓不再能分辨了。
薄暮:傍晚时分。桑榆风:夕阳西下时的风,古人以为夕阳属金,金能克木,故云“薄暮”时“桑榆”的风。
怀古客:怀念古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人登上东门,遥望皇宫,感叹世事沧桑;又俯瞰大野,眺望伊水,抒发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