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
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
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
趋营不自反,廉耻一以捐。
爱君抱冲淡,荣利不可迁。
读书本仁义,洞见末与颠。
失志不为辱,谋道方复坚。
临分求规言,顾我昧所宣。
愿君崇远业,无愧古人贤。

【注释】

漆雕:指春秋时期鲁国的漆雕开,字子开,孔子弟子,以好学著称。

仲尼:指孔子。

乃知:才明白。

君子学:君子的学问。

躁进:急于求成。

去圣邈千载:距离圣人已千年。

兹风:这股风气。

趋营:趋利奉迎。

不自反:不知反省。

廉耻一以捐:廉耻全被抛弃。

爱君:敬爱国君。

抱冲淡:保持谦虚淡泊的态度。

荣利:名利。

不可迁:不能改变。

读书本仁义:读书是为了学习仁义之道。

洞见:洞察。

末与颠:事物的终结和极点。

失志不为辱:失去志向不以为耻辱。

谋道方复坚:谋划道义才更加坚定。

临分:临别之际。

求规言:求取规劝之言。

顾我昧所宣:只是顾及自己而不明其意。

愿君崇远业:希望你能够崇尚远大的事业。

无愧古人贤:不要辜负古人圣贤的高洁品质。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落第秀才宋钧的一首诗。宋钧落第回乡后,诗人在诗中对他作了热情鼓励,希望他能重振精神,继续努力,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

这首诗共八句,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主要写宋钧不愿出仕的原因;中间四句为第二层(“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主要写宋钧明白君子之学的道理;最后两句为第三层(“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主要写诗人对宋钧的期望。

第一层从“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开始。“漆雕”即漆雕开,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好学著称。《论语》中孔子说:“漆雕之门,将启而坏,你是何人?”漆雕开回答说:“回,余少也,长闻夫子之语矣。”意思是孔子的学生漆雕开年少的时候,听了老师的教导。“漆雕不肯仕”,说明他不愿意做官。《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不仕无义。能不以富贵骄人乎?”孔子的话表明了他对做官的看法——如果一个有才能的人不做官是不义的。“仲尼悦其然”,就是孔子认为漆雕开的做法是对的。“乃知君子学”,承接上句,指出只有那些懂得道理、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问的人才能做到不被世俗的诱惑迷惑。

“躁进非所先”,承接上句,指出只有那些懂得道理的君子才会把急于求成看作是不应该追求的事情。“去圣邈千载”,承接上句,表示漆雕开的做法已经远离了圣人的时代很久了,也就是说这种思想已经很古老了。

第二层从“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开始。这一段是诗人对宋钧的勉励和期望。《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宋钧,字武仲,东海人也。”可见宋钧是一个有名的学者,因此,诗人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漆雕之门”,是“仲尼之门”。所以,诗人对宋钧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认为他能够像漆雕开那样,不受世俗的诱惑,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去圣邈千载”是说漆雕开的思想很古老,但诗人认为这种思想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兹风复谁传”,是说这种思想已经被世人遗忘很久了,但是诗人相信总会有人能够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

第三层从“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开始。在这一层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宋钧的期望,也就是希望他不要辜负古人圣贤的高洁品质。“无愧古人贤”就是希望宋钧能够在做人方面做得象古人那样贤良高尚。

此诗用典贴切,含蓄蕴藉,语言简练明快,风格质朴自然。诗人在赠诗中对宋钧进行了热情的鼓励和诚恳的期待,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