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却千山与万山,坦途由引达乡关。
边垂未减宵衣念,闾里徒矜昼锦还。
忧国敢忘经日虑,治身能得几时闲。
遥知上冢光荣处,只在州城一舍间。
【注】:
至昭德:指诗人自谦其诗的浅薄。
出却千山与万山:意谓远离了千山万水,来到了这里。
坦途由引达乡关:意为在平坦的路上可以顺利地到达家乡。
边垂未减宵衣念:意为边疆地区的人仍然没有放松对国家的关注和忧虑。
闾里徒矜昼锦还:意为百姓们只是夸耀他们能够在白天享受荣华富贵。
忧国敢忘经日虑:意为为国家忧虑,不敢忘记日夜思考。
治身能得几时闲:意为修身养性,能够得到多少闲暇时间。
遥知上冢光荣处:意为远远地知道祖先墓地的荣耀之处。
只在州城一舍间:意为只在州城的一个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诗人归隐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修身养性的执着追求。
首句“出却千山与万山”,描绘了诗人远离了千山万水,来到了这里的情景。这里的“千山”和“万山”都是形容距离之远,而“出却”则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和行动。这一动作不仅仅是为了摆脱世俗的纷扰,更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次句“坦途由引达乡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坦途”意味着平坦的道路,而“引达乡关”则意味着在平坦的道路上可以顺利地到达家乡。这两句共同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环境和心境。
第三句“边垂未减宵衣念”,则是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的表达。这里的“边垂”是指边疆地区,而“宵衣念”则是形容对国家的关注和忧虑之心犹如夜以继日。这种忧虑之情不仅来自于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源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第四句“闾里徒矜昼锦还”,则是对百姓们的一种赞美和鼓励。这里的“昼锦还”指的是在阳光下享受荣华富贵,而“闾里徒矜”则是形容百姓们只是夸耀他们在白天享受荣华富贵,而没有真正去思考国家大事。这种赞美和鼓励既表达了诗人对百姓们的关心和理解,也体现了他对治国理政之道的思考和追求。
第五、六句是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评价和总结。他深知自己的归隐并非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因此,他时刻不忘为国家忧虑,并努力修身养性,以求得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一句“遥知上冢光荣处,只在州城一舍间”则是对诗人归隐生活的一种感慨和展望。他认为祖先的墓地虽然遥远,但只要用心去追寻,就一定能够找到他们的足迹。同时,他也认为只要在自己的州城中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且充满智慧的形象——诗人在归隐生活中不仅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更不忘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忧国爱民”的真正含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