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今重释五千言,一法专求是要诠。
天道生成忘万物,师人功业在群贤。
世尘甚扰吾何欲,谦柄常持彼任先。
治国治身非异理,雨无心迹自安然。
谢观文赵尚书寄示集注老子
公今重释五千言,一法专求是要诠。
天道生成忘万物,师人功业在群贤。
世尘甚扰吾何欲,谦柄常持彼任先。
治国治身非异理,雨无心迹自安然。
注释:
- 公 今重释:公现在重新解释。
- 五千言:指《道德经》,又称《老子》。
- 一法专求:只求一种方法。
- 要诠:关键的解释。
- 天道生成:天意创造(即自然法则)。
- 师人功业:以教师为榜样,追求事业成功。
- 群贤:众多贤才。
- 世尘甚扰:世间的纷扰和喧嚣。
- 何欲:什么欲望或目的。
- 谦柄:谦虚的态度。
- 彼任先:他们首先承担了职责。
- 治国治身:治理国家和政治修养身体。
- 雨无心迹:比喻不露痕迹。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对于老子哲学的理解与应用的诗。从字面上理解,“谢观文赵尚书寄示集注老子”指的是收到某人关于老子哲学的著作或注解的展示。而“公 今重释五千言,一法专求是要诠。”则是说这个人现在正在重新诠释《道德经》,并专注于寻找其核心要义。
接下来的两句:“天道生成忘万物,师人功业在群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他人的敬重。他认为自然界的运行遵循着某种规律,这种规律超越了人类的感知,而人类应当学习自然的智慧,以此为榜样,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第三句“世尘甚扰吾何欲,谦柄常持彼任先。”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纷扰的超逸态度,表示他并不受外界干扰,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并愿意承担起领导的责任。
尾句“治国治身非异理,雨无心迹自安然。”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升华。这里指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修身养性,其实都是基于相同的道理。而那些真正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就像雨水一样,虽然不留痕迹,却能带来和平与宁静。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