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河秋涨俯都城,纵啮长堤岂易平。
气悍若从天上落,势高难使地中行。
筑垣居水虽危事,沈马回波是至诚。
故道几时循禹迹,免教常岁害民生。

韩琦的这首诗,以“元城埽行河”为主题,描绘了怒河流经都城的景象及治理河水的决心和困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诗句解读
  • “怒河秋涨俯都城”描述了怒河在秋季涨水时,其洪水波涛滚滚,气势如猛兽般凶猛地俯视着都城。
  • “纵啮长堤岂易平”表达了怒河水流猛烈,不断冲刷长堤,使得河道难以完全平复的情况。
  1. 译文
  • 怒河水势汹涌澎湃,秋天一涨水便直扑都城,任凭长堤如何抵挡也难以平息这股怒涛。
  • 它气魄惊人,仿佛要从天上倾泻而下,水流之高,令人无法让它在地面上流淌。
  1. 关键词注释
  • 元城:指的是宋代相州(今河南安阳)附近的城池,位于黄河边。
  • 埽行河:指疏通黄河中的水流。埽,是河中堆积起来的石头或泥土,用来稳固河床,防止水患。
  1. 赏析
  • 诗歌开篇即用强烈对比的手法,生动描绘出怒河的磅礴气势和对都城的直接威胁。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当时水利工程面对的自然挑战。
  • 接着,诗人通过“纵啮长堤岂易平”表达了治理河流的艰难,指出即便动用大量人力物力,长堤仍可能被怒河水侵蚀,显示出治理黄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 结尾处“筑垣居水虽危事,沈马回波是至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治水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精神。即使面临巨大危险,也要坚持不懈地治理水患,恢复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元城埽行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治国理政理念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古代水利治理挑战和成就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