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风雨苦相催,自结东君不在媒。
开晚要当三月盛,艳高宜作百花魁。
好期天上香魂返,长对樽前醉玉颓。
谁道元舆能体物,只教羞死刺玫瑰。

安正堂观牡丹

何须风雨苦相催,自结东君不在媒。

开晚要当三月盛,艳高宜作百花魁。

好期天上香魂返,长对樽前醉玉颓。

谁道元舆能体物,只教羞死刺玫瑰。

注释:

  1. 何须:不必。风雨:指天气变化,这里用来比喻环境条件的变化。苦相催:艰难困苦地催逼。
  2. 自结:自己结合。东君:春天的主宰,这里指春天的神。不在媒:没有依靠。
  3. 开晚:花开得晚。三月盛:指花开得正好,如同三月一样盛大而鲜艳。
  4. 艳高:花的色彩鲜艳。宜作:应该做。百花魁:百花中的首领,即第一或最美的花。
  5. 好期:期待。天上香魂:指天上的香气,这里形容牡丹花香浓郁。返:归回。
  6. 长对:常常面对。樽前醉玉颓:形容饮酒至醉,面色如玉一般娇弱的样子。
  7. 谁道:谁说。元舆:人名,这里泛指有情之人。体物:理解事物的本质。
  8. 只教:只是。羞死:羞愧得无法忍受。刺玫瑰:一种花朵,这里借指玫瑰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牡丹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何须风雨苦相催,自结东君不在媒。”意为:何须风雨艰辛来催促,自有春天之神在引导。这里的“何须”表示无需忧虑,“自结”则意味着无需借助外力,而是自己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开晚要当三月盛,艳高宜作百花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它不仅在开晚时盛开得像三月一样繁茂,而且它的色彩鲜艳,应该成为百花之冠。这里的“开晚”既指时间,也隐含着季节的转换;“三月盛”则形容牡丹的盛开程度。“艳高”则强调了牡丹的颜色和质感。这两句通过对比其他花卉,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高贵地位。
    “好期天上香魂返,长对樽前醉玉颓。”这两句则转向对牡丹的赞美。它仿佛能够感受到天上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回归自然之中。诗人常常面对酒杯之前,沉醉于牡丹的美丽之中,以至于面若玉颓(面色如玉一般娇弱的样子)。这里的“好期”和“长对”都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痴迷和留恋之情。
    最后一句“谁道元舆能体物,只教羞死刺玫瑰。”则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他用了一个典故——“刺玫瑰”,来形容自己因为喜爱牡丹而感到羞愧的心情。这里的“体物”是指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刺玫瑰”则是一种花的名称,常用来形容美丽却过于张扬的事物。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又反映了他对自身情感的一种自我调侃和自嘲。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也有对自己情感的一种反思和调侃。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蕴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