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丙戌夏,早气蒸如焚。
行路尽婴暍,居人犹中瘟。
堕鸟不收喙,游鱼几烂鳞。
絺绤亦难御,更值成雷蚊。
骄阳断雨脉,焦熬逾五旬。
农塍坐耗裂,纵横龟灼文。
众目血坼眦,日睇西郊云。
守臣恤民病,心乱千丝棼。
祈龙割舒雁,纵阴开北门。
古法久弗验,群祠益致勤。
遍走于境内,神兮若不闻。
或时得泛洒,蒙蒙才湿尘。
丰年望既绝,节候俄秋分。
忽尔降大澍,霄冥连日昏。
垂空状战戟,入霤疑倾盆。
田禾十九死,强渍枯槁根。
萧稂贱易活,势茂如逢春。
蛙黾渴易满,泥跃嬉成群。
济物乃容易,应时何艰辛。
辙鲋骨已坏,徐激西江津。
谷黍霜已厚,始调邹律温。
天意执可问,对之空气吞。

这首诗描述了庆历丙戌(1046)年夏末秋初,江南地区连续遭受旱灾和暴雨袭击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作物受到干旱和洪涝的双重打击,以及人们生活的困苦。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心。

译文:
夏季炎热,天气酷热如火,行路的人们几乎中暑,而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仍然受瘟疫困扰。鸟儿不再鸣叫,鱼也快要被晒干。农民的衣服难于御寒,蚊子更是猖獗。烈日炙烤大地,已经五十天过去了。农民们的田地被水淹,庄稼裂开,龟裂的土地仿佛燃烧起来。人们眼含泪水,看着天空中的云彩。

守臣忧民疾苦,心烦意乱。祈愿上天下雨,解除旱情。然而天公不作美,雨水反而更加强烈,形成了雷雨。

农民们焦急等待雨水,但雨水却迟迟未到。他们盼望着降雨,但是天公却似乎对他们漠不关心。有时他们只是得到短暂的雨水,蒙蒙细雨只能湿漉漉地沾湿尘土。

丰收的愿望破灭了,节气又到了秋分。突然降下了一场大雨,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稻田里的禾苗大多枯死,只有少数强根仍能承受住水的浸泡。

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庄稼变得脆弱不堪。青蛙和蛤蟆因为饥饿而大量繁殖,泥泞中嬉闹成群结队。

农民们认为施惠于人很容易,但顺应时节却何其艰辛。

注释:

  1. 岁旱晚雨:指江南在夏末秋初遭遇连续的旱灾和暴雨。
  2. 庆历丙戌:北宋仁宗庆历年间。
  3. 早气蒸如焚:夏天高温,热气蒸腾如同火烧。
  4. 行路尽婴暍:行人因酷热几乎中暑。
  5. 堕鸟不收喙:鸟儿因干旱不鸣不叫。
  6. 游鱼几烂鳞:鱼儿因缺水快被晒死。
  7. 絺绤亦难御:衣服难以抵挡炎热。
  8. 骄阳断雨脉:强烈的阳光使得降雨中断。
  9. 焦熬逾五旬:干旱持续了五旬之久。
  10. 农塍坐耗裂:农民的田地因为长期被淹而裂开。
  11. 纵横龟灼文:田地龟裂,泥土烧得像火焰一样。
  12. 众目血坼眦:众人因干旱而痛苦万分。
  13. 守臣恤民病:官员关心民众的疾病与苦难。
  14. 祈龙:祈求天神降雨。
  15. 割舒雁:用刀割草放牧,比喻农民劳作。
  16. 纵阴开北门:放开北门让北风带来雨水。
  17. 古法久弗验:古代方法已经很久没有验证过了。
  18. 或时得泛洒:偶尔有雨降临,但雨水稀薄。
  19. 蒙蒙才湿尘:雨水微弱,仅仅能够湿润尘土。
  20. 丰年望既绝:丰收的希望已经破灭。
  21. 节候俄秋分:节气已经到了秋分,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
  22. 忽尔降大澍:忽然下起了大雨。
  23. 霄冥连日昏:天空阴沉,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雨。
  24. 垂空状战戟:天空中的云像战旗一样密集。
  25. 入霤疑倾盆:雨水从云层中倾泻下来,像倒满了一盆水。
  26. 田禾十九死:大部分田地的禾苗都死了。
  27. 强渍枯槁根:即使还有生命力的禾苗也被积水淹没,只剩下枯萎的根部。
  28. 萧稂贱易活:即使是野草也容易生长。
  29. 蛙黾渴易满:青蛙和蛤蟆因为缺水而口渴,容易聚集在一起。
  30. 济物乃容易:帮助万物是容易的。
  31. 应时何艰辛:顺应节气是多么困难?
  32. 辙鲋骨已坏:道路上的鲫鱼骨头已经被冲刷得破碎无遗。
  33. 徐激西江津:慢慢地冲刷着通往西江的道路。
  34. 谷黍霜已厚:稻谷和黍米已经成熟,但霜冻已经非常严重。
  35. 始调邹律温:开始进入冬天的气候,温度下降。
  36. 天意执可问:天意是否可问?
  37. 对之空气吞:面对这种情况,它好像吞下了空气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