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涵洪靡不容,近分一谷著愚公。
地因沙涨偏宜竹,山为岩多却碍松。
夜静图书天晓睡,腊寒薪火暑天风。
独惭道学工夫浅,却比先师不屡空。
山居二首寄朝中故旧
造化涵洪靡不容,近分一谷著愚公。
地因沙涨偏宜竹,山为岩多却碍松。
夜静图书天晓睡,腊寒薪火暑天风。
独惭道学工夫浅,却比先师不屡空。
【注释】
1、“造化”:大自然的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
2、“涵洪”:包容,容纳。
3、“靡”:无。
4、“愚公”:指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主人公。
5、“地”:土地,这里指山坡。
6、“沙涨”:指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改道,河床抬高。
7、“偏宜”:适宜;合适。
8、“碍”:妨碍。
9、“图书”:指读书,学习。
10、“道学”:《易传》中讲天道和人间道德关系的学问,即儒家学说。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隐居生活和志向的诗。
第一首是说自然造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但有时也会留下一些空缺。这些空缺就由人来补足,诗人就以自己为例,说自己就是填补这些空白的人。第二首是说,由于地势的原因,这里的竹子生长得特别好,而松树却长得不太好。第三首是说,晚上读书到了半夜,第二天清晨才睡觉;冬天寒冷,点不起炭火,夏天炎热,却还要生火取暖,这都是为了读书的需要。第四首是说自己虽然对道学的造诣还远远不够,但比起那些没有学问的先生来却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