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者士之常,富亦我所欲。
得常讵可厌,逐欲何由足。
荒哉化蝶翁,微欤监河粟。
人生命如线,日须不盈掬。
俯仰天地间,何由谢羁束。

【注释】遣怀:抒发心中的愁绪。五首寄致道:写给致道的五首诗。

贫者士之常(一作“士有常患”):“常”字,即“恒”、“久”的意思。“患”,指忧患、困苦。

富亦我所欲(一作“富亦我所欲也”):意指“我”所向往的是财富,而不是贫困。

得常讵可厌(一作“得常固可乐”):“讵”,同“拒”,“难道”。

逐欲何由足:“逐欲”,追逐欲望。“足”,满足。

荒哉化蝶翁(一作“何荒于化蝶翁”):“荒”,即“忙”,忙于。“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微欤监河粟(一作“微欤观河粟”):“欤”读yū。“监河”,指监税官,掌管收税。“粟”,古代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十石为一斛,十斛为一斗,一百斗为一石。这里指俸禄。“观河”,观察河水涨落的情况,以确定征税的时间。这里的“粟”指俸禄。“微”,微小。“微欤”,表示微不足道,不值得说。

人生命如线(一作“人生几何”):“几何”,多少的意思。

日须不盈掬:“盈”,满;“掬”,用手捧。“盈”,满的意思。“日须不盈掬”,每天的生活都应不过分,不要过分享受。“不盈掬”,即不盈满一个竹筐,形容生活节俭。

俯仰天地间(一作“俯仰天地间事”):意指低头和抬头之间,形容时间非常短促,转瞬即逝。

何由谢羁束(一作“何从谢羁束”):意指如何摆脱束缚,获得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遣怀五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以抒写内心的苦闷为主调,表现了作者在仕途上不得志的痛苦心情。

首联“贫者士之常,富亦我所欲。”诗人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于贫穷和富贵的看法,认为贫穷也是士人的常态,而富贵则是他所追求的。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富贵的追求和对于贫穷的无奈。

颔联“得常讵可厌,逐欲何由足。”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富贵的追求。他认为,得到富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富贵的真实态度,即追求而不迷失自我。

颈联“荒哉化蝶翁,微欤监河粟。”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忙碌的蝴蝶,而将监河官比作一粒微不足道的粟米。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生活的繁忙和繁琐,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尾联“人生命如线,日须不盈掬。”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他认为人的生命如同一根细线,每天都应该过得充实而不过度,不应该过分享受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即珍惜每一刻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

《遣怀五首寄致道》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痛苦和无奈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的抒发,表现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