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怀邴曼容,远慕蘧伯玉。
养志则安能,寡过亦所欲。
邈哉误儒冠,坐使衣食促。
籯书不论金,终身未易读。
洒扫惭老僧,日食才一粥。
辰
长怀邴曼容,远慕蘧伯玉。
养志则安能,寡过亦所欲。
邈哉误儒冠,坐使衣食促。
籯书不论金,终身未易读。
洒扫惭老僧,日食才一粥。
译文:
怀念着邴曼容的贤达,向往着蘧伯玉的高尚品德。
修养自己的志向,怎么能不感到心安?追求少过错也是我所愿意的。
遗憾啊,被误用为官位的帽子,使得衣食无着。
即使有珍贵的书籍也不去谈论,一生也难以读懂。
惭愧呀,像僧人一样洒扫庭院,每天只吃一顿饭。
注释:
- 辰:这里可能是题目或诗名的一部分,但因为信息不足,无法确定其完整含义。可能指的是诗歌的标题或者作者的名字,也可能是指诗歌的内容或主题。
- 长怀:长期怀念。
- 邴曼容:即邴原,字曼容,东汉时期的隐士。他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以清廉著称。他的事迹在《后汉书·逸民传》中有记载。
- 远慕:远远地仰慕。
- 养志:修养自己的志向。
- 寡过:追求少过错。
- 邈哉:遥远的样子。
- 误儒冠:被误用来做官的帽子。儒冠是古代读书人戴的帽子,通常象征着学识和道德修养。误用意味着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 坐使:使得、令。
- 衣食促:衣食无着,生活困难。
- 籯(zhōu)书:珍贵的书籍。
- 籯(yú):同“虞”,指珍贵的书籍。
- 论(lùn)金:不谈论金钱。
- 终身:一生。
- 饮(qì)扫:洒扫庭院,打扫卫生。
- 老僧:年迈的僧人。
- 一粥:简单的饮食,一日三餐只吃一顿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思考。诗人怀念那些贤达的人,如邴原、蘧伯玉等,他们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华。然而,现实却让他们远离了这些美好的事物,被迫过着艰苦的生活。诗人感叹道:“养志则安能,寡过亦所欲。”这表明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简单,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和地位的高贵。
诗人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他指出自己虽然努力培养自己的志向,但是仍然感到不安;尽管追求少过错,但这并非他所真正想要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我价值的困惑。
诗人转而反思自己的处境。他指出自己被误解为官员的帽子,导致生活变得艰难。这使得他不得不放弃追求知识的机会。这种境遇让他深感失落和无助。
诗人转向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描写。他像年迈的僧人一样洒扫庭院,每天只吃一顿饭。这是一种清苦的生活,但却是他内心宁静的源泉。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