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庐偪仄门三尺,惭愧春风巧相觅。叩关惟许葛王孙,有时藉草倾馀沥。
汝不如南池主人车载客,红旗皂盖行远陌。又不如东郭公子柳藏门,青娥绿发坐开樽。
是身牢落终何为,人不汝嫌汝自嗤。伸眉一笑能几时,忽闻春尽王孙归。
春风欲尽犹有情,飘英堕絮俱伤神。王孙未归迹已扫,秣马膏车何太早。
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描述了作者对友人葛亚卿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送葛亚卿欲行不一过仆:
注释:送你葛亚卿要走了,但我还没有走完(即还没离开),不能陪伴你。
赏析: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再会的情感。”不一过仆”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他既想送别友人,又不想就此离去,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反复出现,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
吾庐偪仄门三尺,惭愧春风巧相觅:
注释:我住的屋子很小,门只有三尺宽,却仍然有春风来敲门。
赏析:这一句描写了诗人简陋的住所和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逼仄”形容房屋狭小,”门三尺”说明门窄,”惭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春风作为自然界的使者,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质,它不嫌弃贫瘠的居所,反而主动来访,这既是对诗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也寓意着生活的简朴可以抵御外界的诱惑。
叩关惟许葛王孙,有时藉草倾馀沥:
注释:”葛王孙”指代葛亚卿,诗人只能让他通过敲开自己的家门进入;借藉草倾余沥意喻主人的热情好客。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葛亚卿的深情厚谊。诗人只能通过敲门的方式让葛亚卿进来,显示出他愿意为朋友付出一切的态度。而”倚草倾余沥”则是说主人热情好客,乐于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即使是一点剩汤剩饭,也会慷慨地让客人品尝。
汝不如南池主人车载客,红旗皂盖行远陌:
注释:南池的主人车载客人,旗帜鲜明(红旗皂盖),行走于远行的大道。
赏析: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另一种人生态度。南池的主人代表着世俗的成功与繁华,他的出行充满了炫耀和张扬。相比之下,葛亚卿则显得低调内敛,他的出行更贴近自然和朴素的生活。
又不如东郭公子柳藏门,青娥绿发坐开樽:
注释:东郭公子住在柳树下,门前有绿发女子(即少女)坐在酒尊边。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东郭公子的住所宁静而又充满诗意,门前的女子(青娥绿发)更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魅力。这里的”青娥绿发”是对古代美女形象的浪漫想象,也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是身牢落终何为,人不汝嫌汝自嗤:
注释: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坚定的人生态度。他虽然面临着困境,但并不因此而气馁或放弃,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伸眉一笑能几时,忽闻春尽王孙归:
注释:展颜欢笑能持续多久?忽然春天过去,王孙归来,欢乐也就随之消散了。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欢愉易逝的感慨。春天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旦春天结束,王孙(指友人)归来,曾经的快乐也随之消失。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认识。
春风欲尽犹有情,飘英堕絮俱伤神:
注释:春风虽然将要逝去,但仍然有情意未尽,飘落的花瓣和飞絮都让人伤心。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春风虽去,但留下的感动依然深深。无论是花瓣还是飞舞的柳絮,都在春风的吹拂下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美丽。这种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王孙未归迹已扫,秣马膏车何太早:
注释:王孙尚未归来,足迹已经遍布大地,准备出发的时候为什么要急于赶路呢?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等待的理解。虽然王孙尚未回来,但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大地,这表明他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痕迹。诗人对此感到欣慰,但同时又提出了疑问:既然他还未回来,何必急于出发呢?这里蕴含着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等待的智慧。
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
注释:明天我要用一杯美酒来送别春天,后天我又要用一杯美酒来送别你。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别离的情感。他将分别比作送别春天和王孙,每一次别离都伴随着深深的忧愁,因为他无法接受分离的现实。这种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
注释:你将追随春天一起远行,如果能够到达一个名为桃源的地方,我会在那里记录我们的归途。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希望。他希望无论对方走到哪里,都能记住这次的离别,并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同时,他也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希望能找到像桃花源一样的理想之地,实现心灵的归宿和平静。
这首诗通过对四季变换的描绘以及主人公与友人的离别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关键词“春风”、“门”、“葛王孙”等都富含意象和象征意义,使得诗歌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此外,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