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先生隐吴侬,当窗十里横烟峰。
今见先生为楚吏,绕墙四面萦烟水。
从来楚俗带吴风,曲折径路深房栊。
舍前系船柳千丈,舍后参天竹万丛。
牙签插架似蓬馆,白拂挂壁如僧宫。
扫地焚香欣客至,羹鱼饭稻愁樽空。
不溷不清惟寂寞,大笑先生致身错。
青衫犹作布衣心,朱门却有田居乐。
笔回造化天工怒,胸包今古时人愕。
甘穷自许元次山,蹈海还寻鲁仲连。
吾曹一欢岂易得,世间百岁俱可怜。
何用北窗翻朽策,且向东亭弄春色。
我当酌酒寿主人,滩前飞下双鸂鶒。

阳羡葛亚卿为海陵尉作葺春轩余为赋之

注释:阳羡(今江苏宜兴)葛亚卿为海陵(今江苏泰州)的郡守,建造一个春轩。我为他作了这首诗。

译文:

昔日听说先生隐居于吴侬之地,当窗十里横烟峰。

今天见到先生在楚地做官,绕墙四面萦烟水。

从来楚俗带吴风,曲折径路深房栊。

舍前系船柳千丈,舍后参天竹万丛。

牙签插架似蓬馆,白拂挂壁如僧宫。

扫地焚香欣客至,羹鱼饭稻愁樽空。

不溷不清惟寂寞,大笑先生致身错。

青衫犹作布衣心,朱门却有田居乐。

笔回造化天工怒,胸包今古时人愕。

甘穷自许元次山,蹈海还寻鲁仲连。

吾曹一欢岂易得,世间百岁俱可怜。

何用北窗翻朽策,且向东亭弄春色。

我当酌酒寿主人,滩前飞下双鸂鶒。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对葛亚卿的赞赏以及对其为人的钦佩之情。

首联“昔闻先生隐吴侬,当窗十里横烟峰。”回忆了与葛亚卿相识的场景。诗人回忆起曾经听闻过葛亚卿的事迹,他居住在吴侬之地,当窗望去,可以看到十里之外的烟山峰峦。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葛亚卿的才华和风采,也表达了诗人对葛亚卿的仰慕之情。

颔联“今见先生为楚吏,绕墙四面萦烟水。”则描绘了葛亚卿现在的身份——楚地的一名官员。他在楚地治理政务,四周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溪流和湖泊,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葛亚卿的官职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颈联“从来楚俗带吴风,曲折径路深房栊。”进一步揭示了楚国的风俗特点。这里的“吴风”指江南的水乡风情,而“楚风”则是指楚国的民俗风情。诗人通过对比两地的风情,表达了自己对于楚国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同时,这两句诗也展示了葛亚卿善于观察和领悟事物的特点。

尾联“舍前系船柳千丈,舍后参天竹万丛。”则描绘了葛亚卿住所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观察到葛亚卿的住宅周围有许多杨柳树,它们生长得非常旺盛,垂柳如丝;还有茂密的竹林,竹子挺拔向上,仿佛是天然形成的屏障。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葛亚卿住所环境的赞美,也是对整个自然环境的歌颂。

尾联“牙签插架似蓬馆,白拂挂壁如僧宫。”则进一步描绘了葛亚卿居室的布置。这里提到了牙签、架子和白拂等物品,这些物品都与佛教有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葛亚卿生活清静、远离尘嚣的欣赏。同时,这也反映出葛亚卿对佛教的信仰和虔诚。

中间四句“扫地焚香欣客至,羹鱼饭稻愁樽空。”则是对客人到来的描写。诗人看到葛亚卿迎接客人的热情态度,不禁为之感动。然而,当客人离去时,诗人却发现自己的饭碗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酒杯,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哀愁。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葛亚卿的热情好客,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不溷不清惟寂寞,大笑先生致身错。”则是对主人公葛亚卿的评价。诗人认为葛亚卿虽然有着清高的性格,但过于追求清闲的生活反而显得有些寂寞。同时,他也嘲笑葛亚卿因为追求理想而误入仕途的行为。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葛亚卿性格的理解,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葛亚卿的描绘和赞颂,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