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指沧溟畔,来辞翠霭间。
程遥过凤阙,家近见牛山。
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
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
注释:
沧溟:大海。翠霭:青翠的云雾。凤阙:皇宫门。
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红叶随风飘扬,映衬着离别时的容颜。
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蹇驴(跛脚的驴)看着前面的地方,拄杖(手杖)走出柴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高生回乡所作。前二句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后四句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情意真挚,是一首很有生活气息的送别诗。
去指沧溟畔,来辞翠霭间。
程遥过凤阙,家近见牛山。
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
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
注释:
沧溟:大海。翠霭:青翠的云雾。凤阙:皇宫门。
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红叶随风飘扬,映衬着离别时的容颜。
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蹇驴(跛脚的驴)看着前面的地方,拄杖(手杖)走出柴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高生回乡所作。前二句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后四句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情意真挚,是一首很有生活气息的送别诗。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西自荆巫彻海涯,南从吴越接京华。” - 从西边的荆山、巫峡延伸到大海之边,再从南方的吴越地区连接到京城。 - 译文: 西到荆山和巫峡,东至大海之滨;南北跨越吴越之地,直达繁华的京城。 2. “半天下管权何重,两地间游路不赊。” - 管理全国的权力如此重大,两地之间旅行的道路却并不漫长。 - 译文: 国家权力之大,难以计量;但两地之间的旅行却并不艰难。 3.
【注释】 吾友山阳蹇子韫尝游颍上言彼之居人有许氏者富不因贪学非求进于郡之西手植众木郁然成林林下搆亭壮而不丽郡倅黄公宗旦皇宋有名之士也常造焉上阙歌诗以旌其美故俾予请诗于子吾以子韫之请诗于予八十言以寄题 道胜富如贫,亭临颍水滨。 一瓢思祖德,三径与僧邻。 虚白虽同性,丹青不似身。 趋庭知有子,下榻岂无人。 纫佩兰多老,成蹊李尽珍。 开筵回雪少,联句聚星频。 家谱书难备,州图画不真。 遥题应未的
诗句释义及译文 疑山石泉 - "疑":怀疑,猜测 - "山石泉":指山中清泉或岩石间流出的水 闲玩正严凝 - "闲玩":闲暇时游玩 - "正严凝":形容天气或气氛非常严肃、凝重 神和澹镜澄 - "神和":指心灵平和、和谐 - "澹镜澄":比喻心境如明净的镜子一样清澈 至清无隐物 - "至清":极高的清洁度 - "无隐物":没有隐藏的东西,一切都显露无遗 微暖不生冰 - "微暖"
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 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 潇洒易添新道气,光阴难改旧风神。 老轻白傅方归洛,乱鄙黄公始避秦。 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 醉指鳌头为别业,吟夸仙掌是比邻。 剑生尘土揩磨懒,书带烟岚㬠曝频。 石鼓晓听殊待漏,玉潭时看异迷津。 琴怜徽外声弥澹,酒爱篘中味更醇。
【注】:送陈越之河中宁觐 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阁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歧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注释: 1. 宁觐:即宁见,这里指陈越。 2. 舜井西:相传舜为尧时掌管刑罚的官吏,他治水有功被赐以“虞”姓,死后葬于九嶷山的舜陵(今湖南永州)。 3. 三台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他对陕县薛偕主簿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少年来作簿,英俊复谁如? - 少年: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 - 薄:这里指官府的文书工作。 - 英俊:形容人年轻有为。 - 谁如:没有人能比得上。 译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来到官府担任文书工作,谁能比得上他呢? 2. 好事虽闻旧,能官不觉初。 - 好事:好事、好机会。 - 闻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灯花》,全诗如下: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 鸡似残莺啭,蛾如宿蝶狂。 丹心尘岂染,明焰雾难藏。 堕睫客看懒,画眉人剪忙。 杏园游宴者,曾借我馀光。 逐句翻译及注释: -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难道需要培养栽培之力吗?它自然地与众不同,与众多花朵不同。 -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开花不是因为雨水和露水,凋谢也不是因为风雨和霜雪。 -
注释: 好向上天辞富贵:好,喜欢;辞,拒绝;富贵,指高官厚禄。 却来平地作神仙:却,反而;平地,指平凡的生活。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因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往往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而不是那些虚幻的、遥不可及的东西
诗句释义: 1. 诏选来棠树,花骢拥旆乘。 - "诏选":皇帝的命令选择。 - "棠树":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贤能。 - "花骢":一种马,通常与高官的出行联系在一起。 2. 饥民期再活,寒士贺中兴。 - "饥民":饥饿的百姓。 - "期再活":期待再次得到生活。 - "寒士":贫穷的人或学者。 3. 廌角谁伤触,狼心自战兢。 - "廌角":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正义。 - "触":触犯
注释:在考试录取时,选择的名额较少的地方就先中举,其家族贫穷的时候已得到官职。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人物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抒发了对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向往之情
【注释】 还何学士诗集:诗人对魏野的诗集《还斋文集》作答。何谓“学士”呢?据诗中所说“非商也”,即不是做买卖之人,而是有学问的人。“微言”指魏野的诗歌,“龙图”指宰相的官印,这里用比喻之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魏野诗集《还斋文集》的酬和之作。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酬和对象,并指出酬和的内容。“还何学士诗集”,即诗人对魏野的诗集《还斋文集》所作的回答,意思是说:我还有什么资格来写你的诗集呢?
【注释】 闻王衢、王辟:闻王衢和王辟分别是诗人的朋友。王衢为唐高宗朝宰相,王辟为御史大夫。衢、辟均为唐朝名臣。衢有“天下第一人”之称;辟为“天下第一才”。登第:科举考试及第。因有寄贺:因此寄上我的祝贺。 荣:光荣、荣耀。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 万乘:指皇帝。古代用万乘来表示天子之尊。登楼:登上高楼。三台:指太微垣,又称三公星。让路行:谦让道而行。 草泽:指平民百姓。蓬瀛:泛指仙境。衣钵:禅宗用语
送润上人南游 山水兴如烧,难留住陕郊。 五湖携磬去,几夜在船敲。 犀迹来沙岸,蝉声起树梢。 南方未回日,何处暂编茆。 注释与赏析: 1. 山水兴如烧,难留住陕郊。 - “山水兴如烧”形容山间的景色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生动描绘了陕郊的自然风光。 - “难留住陕郊”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风景难以长时间停留的无奈和遗憾。 2. 五湖携磬去,几夜在船敲。 - “五湖”泛指太湖及其周边地区
【注释】 闻:听说。乙巳暮春天:指作者在乙巳年(1085年)暮春之季,即农历三月末至四月初这段时间,时值清明前后。端居:家居闲居。怆然:悲伤。一名伤圣祖,三榜作遗贤:指周孟因被推荐给皇帝而受宠幸,后因遭贬谪而被朝廷放逐。“圣祖”指宋真宗,“遗贤”指宋太宗、宋真宗二帝。我自空弹指:意思是说,自己徒然地弹着手指头,感叹时光的流逝,而一事无成。君谁可比肩:意思是说,你(指周孟)和谁可以比肩?何由销此恨
送孙磻西游 贫居胜富贵,况复是贫游。 前路谁青眼,高堂母白头。 秦山晴望好,陇水夜听愁。 早作归宁计,逢欢莫滞留。 注释: 1. 贫居胜富贵:指虽生活在贫困中,但精神上却胜过富贵生活。 2. 况复是贫游:更何况还是一次贫穷的出游。 3. 前路谁青眼:指在旅途中,谁能够给予你支持和鼓励。 4. 高堂母白头:形容家中老母年事已高,白发苍苍。 5. 秦山晴望好:指在秦山晴朗的天空下远眺,景色优美。
【注释】 破筠:指竹子的皮。筠,竹皮。 还:还是。同气:指同一种类。 翻覆:指骰子的上下左右翻转。劳君:使君操心。 酹(lèi垒):古代一种礼敬酒的方法。 丘祷:古人在山丘上祈祷。 【赏析】 《咏竹杯珓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以“竹”为题,借咏竹而写其志节与遭遇,表达了人生富贵无常、世事难测之感慨。 首联“谁知破筠根,还同一气分。”是作者自问自答,表达自己对命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