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复何陈,贤侯首荐人。
俗流宁肯饯,良璞不嫌贫。
棠树离偏晓,函关过已频。
花时好消息,伫听向溪滨。
【注释】:
野客:隐士。陈:陈述、述说。贤侯:贤明的君主。首荐人:首先推荐人才。俗流:庸俗的小人。良璞:上品的美玉,比喻人才。棠树:指李氏家族的姓氏。偏晓:偏早,天将亮未亮时。函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花时:春天。好消息:好消息。伫听:期待着倾听。向溪滨:在溪边等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送李安赴举时所作,表现了对李安的深切期望和美好祝愿。全诗以“良璞不嫌贫”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李安的殷切希望,并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写送别时的场面,后四句写李安赴试后的前途。“野客复何陈”,开头两句点出题旨,直抒胸臆,表示要像古代贤君那样,首先推荐有才德的人。“贤侯首荐人”,既表明自己对当政者的期望,也暗含对李安的勉励。“俗流宁肯饯,良璞不嫌贫”,这两句紧承上面二句,说明自己甘于淡泊,不会因为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志向。“良璞”即美玉,喻李安的才华。“宁肯饯”即宁愿别人饯行,不肯自己饯行,表示自己甘于淡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良璞不嫌贫”与“野客复何陈”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良璞不嫌贫”是说自己不会嫌贫爱富,不会因富贵而改变志向;“棠树离偏晓”,意思是李安离开的时间很早,天还未亮就离开了家,这一句是写告别的时间,用“偏晓”二字,写出了时间之早,也烘托了依依惜别之情。“棠树”指李姓家族的姓氏;“离”字,含有离别之意,“偏晓”则是指离家的时间很早,暗示离别的时间很早,也烘托出依依不舍之情。“过已频”,是说自从离开家以后,经过函关的次数很多,这里指的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函关是秦、楚之间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作者把函关作为李安赴考的出发点,也是寄托了对李安的美好祝愿。“花时”,这里指春天。“好消息”,是说春天里传来了好消息,也就是李安考试中了。“伫听向溪滨”,意思是在溪边等待听到好消息。这句话既写出了自己对李安的关心与牵挂,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为李安的成功付出心血的决心。
这首诗以“良璞”起韵,以“好消息”收韵,前后对应得体。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