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
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
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
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注释:
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
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
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
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李尚贤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李尚贤的深深感激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李尚贤在任期间的清廉、公正和勤政为民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尚贤的敬佩和感谢之情。
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
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
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
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注释:
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
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
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
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李尚贤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李尚贤的深深感激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李尚贤在任期间的清廉、公正和勤政为民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尚贤的敬佩和感谢之情。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西自荆巫彻海涯,南从吴越接京华。” - 从西边的荆山、巫峡延伸到大海之边,再从南方的吴越地区连接到京城。 - 译文: 西到荆山和巫峡,东至大海之滨;南北跨越吴越之地,直达繁华的京城。 2. “半天下管权何重,两地间游路不赊。” - 管理全国的权力如此重大,两地之间旅行的道路却并不漫长。 - 译文: 国家权力之大,难以计量;但两地之间的旅行却并不艰难。 3.
【注释】 吾友山阳蹇子韫尝游颍上言彼之居人有许氏者富不因贪学非求进于郡之西手植众木郁然成林林下搆亭壮而不丽郡倅黄公宗旦皇宋有名之士也常造焉上阙歌诗以旌其美故俾予请诗于子吾以子韫之请诗于予八十言以寄题 道胜富如贫,亭临颍水滨。 一瓢思祖德,三径与僧邻。 虚白虽同性,丹青不似身。 趋庭知有子,下榻岂无人。 纫佩兰多老,成蹊李尽珍。 开筵回雪少,联句聚星频。 家谱书难备,州图画不真。 遥题应未的
诗句释义及译文 疑山石泉 - "疑":怀疑,猜测 - "山石泉":指山中清泉或岩石间流出的水 闲玩正严凝 - "闲玩":闲暇时游玩 - "正严凝":形容天气或气氛非常严肃、凝重 神和澹镜澄 - "神和":指心灵平和、和谐 - "澹镜澄":比喻心境如明净的镜子一样清澈 至清无隐物 - "至清":极高的清洁度 - "无隐物":没有隐藏的东西,一切都显露无遗 微暖不生冰 - "微暖"
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 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 潇洒易添新道气,光阴难改旧风神。 老轻白傅方归洛,乱鄙黄公始避秦。 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 醉指鳌头为别业,吟夸仙掌是比邻。 剑生尘土揩磨懒,书带烟岚㬠曝频。 石鼓晓听殊待漏,玉潭时看异迷津。 琴怜徽外声弥澹,酒爱篘中味更醇。
【注】:送陈越之河中宁觐 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阁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歧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注释: 1. 宁觐:即宁见,这里指陈越。 2. 舜井西:相传舜为尧时掌管刑罚的官吏,他治水有功被赐以“虞”姓,死后葬于九嶷山的舜陵(今湖南永州)。 3. 三台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他对陕县薛偕主簿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少年来作簿,英俊复谁如? - 少年: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 - 薄:这里指官府的文书工作。 - 英俊:形容人年轻有为。 - 谁如:没有人能比得上。 译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来到官府担任文书工作,谁能比得上他呢? 2. 好事虽闻旧,能官不觉初。 - 好事:好事、好机会。 - 闻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灯花》,全诗如下: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 鸡似残莺啭,蛾如宿蝶狂。 丹心尘岂染,明焰雾难藏。 堕睫客看懒,画眉人剪忙。 杏园游宴者,曾借我馀光。 逐句翻译及注释: -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难道需要培养栽培之力吗?它自然地与众不同,与众多花朵不同。 -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开花不是因为雨水和露水,凋谢也不是因为风雨和霜雪。 -
注释: 好向上天辞富贵:好,喜欢;辞,拒绝;富贵,指高官厚禄。 却来平地作神仙:却,反而;平地,指平凡的生活。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因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往往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而不是那些虚幻的、遥不可及的东西
诗句释义: 1. 诏选来棠树,花骢拥旆乘。 - "诏选":皇帝的命令选择。 - "棠树":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贤能。 - "花骢":一种马,通常与高官的出行联系在一起。 2. 饥民期再活,寒士贺中兴。 - "饥民":饥饿的百姓。 - "期再活":期待再次得到生活。 - "寒士":贫穷的人或学者。 3. 廌角谁伤触,狼心自战兢。 - "廌角":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正义。 - "触":触犯
注释:在考试录取时,选择的名额较少的地方就先中举,其家族贫穷的时候已得到官职。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人物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抒发了对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向往之情
【注释】 居丧贫御史:指薛田因为父亲去世而在家守丧。 家近亦难归:家离京城很近,但回家也不容易。 却恐诏起复:担心皇帝下诏让恢复官职。 如何赎绣衣:如何能够赎回被剥夺的官服? 仆夫潜去尽:仆役都悄悄地离开了。 亲友频来稀:亲戚朋友越来越少。 惟东观,时时扣掩扉:只有刘东观,时常叩打门板。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父亲去世后因守孝在家,无法返回朝廷,心情郁郁不欢。他想到皇帝要召自己复职
注释: 君向城中住,淳风想独还。 相逢多解梦,不见少开颜。 期约多寻药,商量共买山。 羡予庭际石,重叠藓痕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冯亚见赠的诗后所作的和诗。首联“君向城中住,淳风想独还”表达了对朋友在城中居住的关心,希望他能像古人一样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颔联“相逢多解梦,不见少开颜”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虽然不能相见,但是彼此之间依然保持着联系,如同梦中相见。颈联“期约多寻药
【注释】 ①何学士,即华山何希尧。致仕,指辞去官职,退休。②“累表”,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归田或退养山林。③“君始许”:君王终于准许您。④“三峰”,指华山。⑤“半俸”,指一半的薪俸。⑥“益寿药”,传说服之可以增年延寿的仙药。⑦“朝元香”,指烧香祭祀天地、山川、五方帝君以求升天超生之香。⑧“冠盖”,指车马和官服。⑨“纷纷”,形容人声嘈杂。⑩“令子”,有才能的儿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
池上闲咏 微物满池塘,吟看向夕阳。 草虫腰尽细,水鸟嘴多长。 科斗渔翁字,芙蓉野客裳。 诗成堪写处,莲叶碧笺香。 译文: 在池塘边悠然自得地吟咏着,看着夕阳渐渐西下。池塘里的小草昆虫细小而精致,水中的鸟儿羽毛丰满。池塘边的科斗渔翁挥动着手中的竹竿,穿着朴素的衣裳;远处的芙蓉花丛中,一位野客正在采摘着荷花。我已经完成了一首小诗,现在可以把它记录在碧绿的莲叶纸上,让这淡淡的墨香随风飘散。 注释:
【注释】 ①阙下:古代皇宫前建有楼观,称“观”,皇帝所居称为“宫”,故称朝廷为阙下。 ②替:指官职,代指王希之的职务。 ③贫类初:意即贫如初。 ④遗爱偏留记:意为王希之留下的美名和恩泽,我特别留心记忆。 ⑤行装祇担书:意为王希之留下的书信,我只需带上这些就行了。 ⑥除:除授、升迁。 ⑦间:此指王希之被贬谪之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作。作者在送别之际,对王希之深表同情,希望他不要为政清廉
【解析】 本诗前四句写诗人与异山人相别后,相思之情,久已不渝,而友人音信杳然。中间四句写诗人思念友人,想消除彼此的分别之苦,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此生将不再有相聚之日。最后二句写诗人对异山人的思念,希望能早日相见。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异山人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答案】 译文: 我们不见时你寄来了琴书,已经二十年了,我和你相别以后,心中一直想念着你。能有多少次别离啊,这一辈子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