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通九曲,始自凿三门。
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
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
涡恐和山漩,涛疑若石奔。
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天阍。
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
楼台疑蜃吐,舟楫畏鲸吞。
游客虽惊险,居僧不厌喧。
如潮无振鹭,似峡欠啼猿。
孤店经商少,雄司漕运繁。
人家无钓具,鸟道有䉡痕。
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
坼城唐记列,砥柱祖名存。
况复诗书载,狂题愧雅言。
【注释】
三门:即禹穴,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境内。
何由通九曲:如何能通过三门的险阻呢?
始自凿三门:开始就是开凿三门。
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当年大禹治水,他的功绩虽然不小,但是地位并不尊贵。
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当年的水神鼋和鼍住在洞穴里,而鸡犬却生活在村庄之中了!
涡恐和山漩,涛疑若石奔:我担心漩涡和山间水流相合,而江流却像是巨石激荡般奔腾而去!
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天阍:地势愁闷仿佛在用杵臼舂击着大地的地轴,声音想象是震动着天阍(皇宫)。
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寺庙在江流中屹立,云雾环绕两岸。
楼台疑蜃吐,舟楫畏鲸吞:楼台似乎有海市蜃楼般的幻象显现,而舟船则害怕被巨鲸吞噬。
游客虽惊险,居僧不厌喧:尽管游人感到惊险,但居住在此的僧人并不厌烦嘈杂。
如潮无振鹭,似峡欠啼猿:好像潮水一样没有大雁的惊飞,而峡谷里缺少了猿啼声。
孤店经商少,雄司漕运繁:只有孤零零的小商贩,而雄伟的船只往来不绝。
人家无钓具,鸟道有䉡痕:人家很少用鱼竿钓鱼,而鸟儿在树枝间筑巢时留下了足迹。
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悲痛地寻找那些古迹遗迹,并伤心地吊唁那些溺水身亡的人。
坼城唐记列,砥柱祖名存:据说这座城池曾经因地震而裂开一道缝隙,它的名称也流传了下来。
况复诗书载,狂题愧雅言:况且诗书中记载着它的名字,而我这样粗俗之人却写下了狂妄的文字,实在是感到惭愧啊!
【赏析】
这首七绝,作者以极其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三门一带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诗中的三门,指的是著名的三孔桥。据《水经注》记载,“三孔桥……三孔皆受汶水,北入会河”。三孔之间,一孔为上,二孔为次,下孔为底。此桥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597-618),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诗人以“何由通九曲”起笔,表达了对于三门桥所处位置的惊叹。接着,诗人以“始自凿三门”来表明三门桥的来历。这里既表现了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诗人通过对三门桥周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三门桥的壮观。其中,“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既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治水的功绩的敬仰,也表达了对三门桥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视;“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三门桥周边的自然景观。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注重描绘三门桥的自然景观,还注重表现其人文景观。例如,“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既表现了三门桥周边建筑的壮丽,也体现了人们对这里的热爱。此外,“楼台疑蜃吐,舟楫畏鲸吞”,则生动地表现了三门桥周围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对此的敬畏之情。
诗人以“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收尾,既表达了自己对三门桥的历史渊源的了解和敬意,也寄托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展现了三门桥的魅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