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他功,其妙在自然。
尧舜无他圣,其要在知贤。
知贤无他术,观其出处焉。
尧苟不知舜,徒云能则天。
【注释】
寓兴七首:即《咏怀七十二首》。
天地无他功:指天地自然运行,没有人工之功。
其妙在自然:自然的妙处,在于自然而然的运行。
尧舜(shù)无他圣:尧、舜二帝都是圣人。
其要在知贤:圣人的关键在于懂得如何选拔和任用贤人。
识贤无他术:识别人才的方法没有别的什么特殊技艺或方法。
观其出处焉:观察一个人的出处,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品质如何。
徒云能则天:如果只是空有才能而不知道如何用人,那么也就只能效法天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借咏古人尧舜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理想。全诗八句,前四句言天地自然,后四句论圣人与识贤,末两句言尧舜之德不在才,在知人善任。
一、首联写天地自然。“天地”两字为全文总提,指出作者议论的主题。“无他功”一句,点题;“其妙”一句,承上启下,总括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特点。“天地”两字,概括宇宙间的一切,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中,日月星辰,昼夜交替,寒暑更替,风云雷电等现象,都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是自然的功劳。然而,这功劳并不在于这些自然现象本身,而是在于它们能够自然而然地运行变化,使万物得以生息发展。
二、颔联写圣人。“尧舜”两字,直接表明议论对象。尧、舜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他们都有卓越的治国才能。然而,作者认为,尧和舜之所以成为圣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或技巧,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识别和任用贤能的人才。这里的“无他圣”,实际上是说尧和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的贤能,而不是其他什么特殊的本领或技巧。
三、颈联论识贤。“其要在知贤”一句,进一步论述了尧和舜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尧和舜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关键在于他们能够识别和任用贤能的人才。这里的“无他术”,指的是识别贤能人才的方法没有别的什么特殊技艺或方法。作者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
四、尾联谈用人。尾联进一步论述了尧和舜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尧和舜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和使用人才。这里的“徒云能则天”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尧舜的赞美之情。尧帝虽然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大,而是虚心向天下请教。这种谦虚谨慎、知人善任的精神,正是尧帝成为圣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首诗以天地自然、尧舜圣人、识贤任人为主线,通过对这三者的分析,阐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看法和主张。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应该善于识别和任用贤能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依赖自己的才能。同时,他也认为,真正的贤能不仅仅是拥有某种特殊的本领或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咏怀诗,也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