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注释:
伯夷不是喜欢挨饿,展禽不是喜欢被贬斥。
圣人不会为了私利去做一些事,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让后世的百姓得到好处。
伯夷和叔齐如果只是为了俸禄而活着,那么乱世又怎么会被制止呢?
展禽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离开,那还有谁会愿意辅佐国家呢?
他们的追求是不同的,但他们的道义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天下的太平。
赏析:
这首《寓兴七首》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比古代的伯夷、叔齐和展禽,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伯夷、叔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他们以饿死于首阳山为耻,不愿接受周武王分封土地的命令,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展禽则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因反对季氏专权而被贬出鲁国,后在齐国做官,但最终还是回到了鲁国。
作者通过对比这两位贤人来讽刺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如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苟且偷生,有些人则因为害怕被贬斥而选择离开等。作者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不应该的,因为他们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赞美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贤人应该为了天下的太平而奋斗,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