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劳覆载,日月劳往还。
此尚不能息,何况在其间。
鸟兽饮食外,悠悠无贪悭。
如何人异此,昼夜机相关。
顾我道何如,心足身长闲。

诗句释义:

  • 天地劳覆载: 描述自然的天体运行和地球的承载,体现了宇宙的自然规律和万物的生存状态。

  • 日月劳往还: 强调时间的循环和日月的不断运行,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此尚不能息: 指出即使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天地)也无法停止其运动与变化,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避免性和持续的斗争。

  • 何况在其间: 通过将“天地”与“日月”相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在更小尺度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鸟兽饮食外: 描述动物和植物等生物在食物和生存条件之外,还追求更高的精神和心灵层面的需求。

  • 悠悠无贪悭: 表达出一种超脱物质欲望的精神境界,即超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 如何人异此: 提出一个问题,人类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精神追求上有何不同。

  • 昼夜机相关: 比喻人类在日夜之间不停地奔波、忙碌,与大自然的运动节奏相联系。

  • 顾我道何如: 反观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标准,询问自己是否符合自然和社会的要求。

  • 心足身长闲: 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内心满足而身体自由,不受外界干扰。

    译文与注释:

寓兴七首    
1. 宇宙天地不停运作,日月星辰轮转不息。    
2. 这些都无法停歇,更不用说在这其中。    
3. 生灵除了觅食外,还追求精神上的安宁。    
4. 为何人类与自然界的生物有所不同?    
5. 人类日夜奔波,如同钟表的齿轮不停转动。    
6. 回望自身,我是否达到了理想的道德水准?    
7. 如果心中无所执着,身体便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宇宙、时间和生命现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法则和人性的思考。诗中的“天地”、“日月”、“鸟兽”等自然元素,以及“昼夜”这样的时间概念,都象征着永恒和不变性。诗人通过对比人类与其他生物的行为和心态,提出了对于生活、责任和个人修养的深层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达到外在行为的适度和自律,实现身心的自由。整体而言,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领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富有哲理性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