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炎海旁,气蒸雾露毒。
得罪往投畀,幸贷吭颈戮。
彼心学圣贤,于义无不足。
奈何触主威,未尝有是辱。

注释:

郁郁炎海旁,气蒸雾露毒。

得罪往投畀,幸贷吭颈戮。

彼心学圣贤,于义无不足。

奈何触主威,未尝有是辱。

译文:

郁郁苍凉的南海之滨,热风蒸腾,露气凝结成冰。

因得罪君王而遭贬谪,侥幸逃脱了被斩首的下场。

他心怀圣贤之志,行事合乎道义,没有过失。

然而却触犯了君主的威严,不曾遭受如此耻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唐介南迁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借对唐介遭遇不幸的感慨,表达了对唐介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风貌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首句“郁郁炎海旁”,描绘出一幅南海之滨郁郁葱葱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唐介身处的政治环境是多么的险恶。接着,诗人以“气蒸雾露毒”形容南海之滨气候炎热潮湿,湿热难耐,为下文的“得罪往投畀”做了铺垫。这里,“得罪”指的是唐介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往投畀”则是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即将人投入沸水烹煮至死。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唐介当时所处的困境。

第二句“幸贷吭颈戮”,则转折到了唐介幸运地逃过一劫,免于受到酷刑的惩罚。这里的“幸”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唐介的同情和安慰,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吭颈戮”也暗示了唐介的忠心耿耿和不畏强权的精神品质。

第三句“彼心学圣贤,于义无不足”,是对唐介性格和志向的进一步描绘。诗人认为唐介心怀圣贤之心,行事合乎道义,因此在他的眼中,唐介是一个值得敬佩和尊重的人。这既是对唐介人格的高度赞扬,也是诗人对唐介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和惋惜。

最后一句“奈何触主威,未尝有是辱”,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唐介遭遇不幸的深深同情和惋惜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认识和批判。诗人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和感慨,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和捍卫,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辜受难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