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畸天则偶,俗隘我常优。
谩道蚿怜鳖,终成鹊避鸠。
蹇驴花露晓,孤雁稻云秋。
想见招魂曲,人人说少游。
《乐隐君挽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作品,全诗如下:
人畸天则偶,俗隘我常优。
谩道蚿怜鳖,终成鹊避鸠。
蹇驴花露晓,孤雁稻云秋。
想见招魂曲,人人说少游。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人畸天则偶:这里指的是人的命运与天地法则不匹配,常常显得特别。
- 俗隘我常优:世俗狭窄而自己却常常优越。
- 谩道蚿怜鳖:意思是人们总是谈论蚿(一种昆虫)对鳖的同情,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上的怜悯。
- 终成鹊避鸠:最终成为喜鹊避免躲避斑鸠。
- 蹇驴花露晓:蹇驴在露水未干的早晨花上。
- 孤雁稻云秋:形容孤独的大雁在稻花飘落的秋天。
- 想见招魂曲:想象中能够听到招魂的音乐。
- 人人说少游:人人都在谈论唐代诗人李贺(字少游)。
赏析:
《乐隐君挽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和对于世俗观念的深刻反思。魏了翁通过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和宇宙的独到见解。此诗以“人畸天则偶”开篇,巧妙地点明人世间许多事物与天道相悖,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个体存在的无奈;“俗隘我常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超脱态度,认为尽管处于俗世之中,但依然能保有一份超然的心态。
诗中多次提及动物和自然景象,如“蚿怜鳖”、“鹊避鸠”、 “蹇驴花露晓”、“孤雁稻云秋”,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最后两句,”想见招魂曲,人人说少游”,则是诗人对历史名人的评价,通过提及招魂曲这样的神秘仪式,表达了对古人高洁人格的仰慕之情,同时借用李贺的名字,强调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古人一样,拥有一种不朽的精神追求。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乐隐君挽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思想的艺术表现。魏了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将个人情感与宇宙哲理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意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