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策随乌瞰屋山,面前咫尺隔同年。
邛人自爱橘中乐,晋客惊逢洞里天。
行傍輶轩心半醉,坐看戟卫眼双穿。
西风一夕惊龙睡,撼取明珠出九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池所作。它描绘了作者在四川成都看到的景象,并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以下是逐句翻译:
晨策随乌瞰屋山,面前咫尺隔同年。
清晨我骑马跟随乌鸦俯瞰屋山,眼前虽然只有一墙之隔,却仿佛隔着一个时代。邛人自爱橘中乐,晋客惊逢洞里天。
当地人喜欢在橘子里面寻找乐趣,而游客惊讶地发现洞穴里的景色如此美丽。行傍輶轩心半醉,坐看戟卫眼双穿。
行走在輶轩旁时我心情半醉,坐下观赏戟卫时的双眼都穿透了。西风一夕惊龙睡,撼取明珠出九渊。
一夜之间西风吹动,惊动了沉睡的龙,从九渊深处拿出了一颗珍珠。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一些注解和赏析:
注释:
- 晨策:早晨策马。
- 乌瞰:从高处向下看。
- 咫尺:非常近的距离。
- 同年:同辈的人。
- 邛人:即成都人。
- 橘中乐:指在橘子里面寻找快乐。
- 晋客:指晋朝时期的客人。
- 行傍:行走在旁边。
- 輶轩:古代一种轻便的车。
- 戟卫:古代的一种武器。
- 西风:秋风。
- 龙睡:形容龙在睡觉的状态。
- 明珠:比喻珍贵的珠宝。
- 九渊:指深不见底的水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四川成都的深厚情感。诗中的“晨策”与“乌瞰”分别描绘了早晨出行和观察屋山的情景,展示了作者早起和观察自然的能力。“面前咫尺隔同年”表达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亲近感,尽管只是一墙之隔,但感觉像是跨越了一个时代。
“邛人自爱橘中乐,晋客惊逢洞里天”描述了当地人在橘子中寻找乐趣的场景,以及游客对于这种景象的惊叹。这里的“洞里天”可能是指山洞中的美景,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行傍輶轩心半醉,坐看戟卫眼双穿”反映了作者行走在輶轩旁时的心情,既沉醉又惊奇。“戟卫”则可能指的是城墙上的武器,增强了场景的壮丽之感。
“西风一夕惊龙睡,撼取明珠出九渊”以西风为引子,形象地描述了一场秋雨过后,龙被惊醒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和生机勃勃。而“撼取明珠出九渊”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想要抓住这一刻的美好,将珍贵之物带在身边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