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浮名若挂钩,夫君心事独休休。
阙书不害为全马,误笔何妨作牸牛。
少铁赢铜闲计较,着蓑衣锦等风流。
世间自有真轻重,归把功夫向里求。
【解析】
本篇所要考查的,是诗歌内容与形式。
“士为浮名若挂钩”一句中“浮名”指的是虚名。“钩”指钓竿,比喻名利,意即人世间有名利的诱惑,如同垂钓一般。这里作者借“士为浮名若挂钩”,表达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夫君心事独休休”一句中的“夫君”是对李君的尊称,表示敬仰和爱戴;“心事”则是指李君的心思、心思所在。句意为:我敬爱的先生的心思,总是悠然自得。
“阙书不害为全马,误笔何妨作牸牛”两句中,“阙书”指书信,“全马”是指完整的一匹马,而“误笔”则是写书写时出现笔误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书信没有错漏,照样可以完成使命;书写出现了笔误又有何妨?作者用李君的实例,说明只要专心致志,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耽误了事情,也说明了李君的谦虚谨慎的性格特点。
“少铁赢铜闲计较,着蓑衣锦等风流”两句中,“少铁赢铜”意谓在小事上多费些心机,“赢铜”指赢得钱财,“着蓑衣锦”则是形容穿着华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少去计较得失,像穿着华丽衣裳一样洒脱自在。作者通过李君的事例,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间自有真轻重,归把功夫向里求”两句中“真轻重”指真正重要的东西,真正的轻与重,“向里求”指从内心里去寻找。整句的意思是说:世间事物都有其轻重之分,只有从内心深处去寻求,才能获得真正的价值。作者通过李君的事例,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理。
【答案】
【注释】
①通泉: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李君,唐代文学家李朝威(字不详)。②钩:古代钓鱼用的长柄器具。③夫君:对人的尊称。④阙书:信札。⑤全马:完整无缺的马匹。⑥牸(zì)牛:母牛。⑦少铁赢铜:见“少铁赢金”。⑧着蓑衣锦:披着华丽的衣服。⑨真轻重:真实的轻重。⑩向里求:从内部寻找。(11)道家以虚无为本,故云“内”。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李君的事迹来表现自己的人生哲学。全诗语言平易流畅,风格清新自然。
首联写李君为人处世的态度。李君认为名利如同垂钓的鱼钩,虽然它诱人但终究是虚幻的,不如放下名利之心,安然度日,过一个清闲自在的生活。这一观点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不追逐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颔联写李君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即使书信没有错漏,他也会把它当作一件完整的任务来完成;即使书写出现笔误,他也不在意,反而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表明了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这一观点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不要因为一时的马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
颈联写李君的生活态度。他不喜欢炫耀财富和地位,而是过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他不拘泥于世俗的繁华和虚荣,而是追求内在的修养和境界。这一观点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
尾联写李君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轻重之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而不是外在。因此,我们应该从内心里去寻找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这一观点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不要被表面的荣辱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境界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