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
或谓禄媭非汉患,谁知田李遗唐危。
安州得祸闻人说,荆莫上功惟我知。
三十三年旧寮友,朔风吹泪读残碑。

赵德安的《甲申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和深沉情感的挽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辨析。下面逐一解读诗句内容及其背后的含义:

  1. “甲申露布告诛曦”:在甲申这一天公布了讨伐叛逆的消息。这里的“曦”,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或者事件,而“诛”则是清除或打击的意思。这表明作者对某一事件或人物持有明确的态度,即通过公开宣告来表达对不公或罪恶的抗争。

  2. “丙戌巴台已磔禧”:在丙戌这天,将叛变者处以极刑。这里的“巴台”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特指某个具体的事件或人物,而“磔”是一种古代酷刑,即将人分裂肢体以示惩罚。这两句表明了对背叛者的严厉惩处,反映了作者坚定的正义立场。

  3. “或谓禄媭非汉患”:有人认为禄媭不是汉朝的祸害。这里的“禄媭”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者政治对手,而“汉患”则暗示这个人物给汉朝带来了危害。这句话可能表达了某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个人能力的怀疑,也有对其行为后果的担忧。

  4. “谁知田李遗唐危”:谁知道田李给唐朝造成了危险。这里的“田李”可能是指唐朝末期的两位著名将领,如李克用和李晟;“唐危”则直接指出了这两位将领给唐朝带来的困境和危机。这两句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以及对过去事件的重新评价。

  5. “安州得祸闻人说”:在安州听到有人谈论祸事。这里的“安州”可能是指一个地理位置,也可能是一个历史或政治背景下的地方,而“得祸”则意味着作者本人可能遭遇了不幸或困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被动接受命运的态度或对当前状况的无奈感受。

  6. “荆莫上功惟我知”:荆轲如果上阵立功只有我知道。这里的“荆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以其英勇刺杀秦王的故事而闻名。这句话可能寓意着对个人成就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历史评价中的独特视角。

  7. “三十三年旧寮友”:我们共同度过了三十三年的时光。这里的“寮友”可能是指过去的同僚或朋友,而“三十三年”则强调了长时间的朋友关系和深厚的情谊。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8. “朔风吹泪读残碑”:在朔风中吹动着我的泪水去读那残缺的墓碑。这里的“朔风”和“读残碑”都带有深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情绪,以及对逝者的追忆和缅怀。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且复杂。他不仅是在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在抒发对友情和历史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单纯的挽歌,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和政治态度的展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