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橘树经百黄,三少不生诸老亡。
只馀石间元祐脚,谷虚尽日鸣当当。
【题解】
题石兴宗:即陈岩头,为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之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第。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年),时作者五十岁,在京城任太常博士。此诗是作者在赴京途中,经过陈岩头的家乡而写的。陈师道为人高洁耿介,不与俗同流合污,有“三少”之称,即少习举业、少受知遇、少为乡里称贤者,故人皆以“三少”目其名。
【注释】
黄:泛指黄色。橘树:柑橘树。
元祐:宋哲宗名赵煦,其母向氏,姓向,封嘉懿皇后,后父向敏中曾官枢密使,因避讳改元祐。
谷虚:山涧空谷。鸣当:象声词,形容鸟鸣之声。
【译文】
岩石头上的橘树经黄沙百日摧残,三位少年已逝,只有老翁还在;
只有石缝间的树木还存,空谷中终日回荡着鸟儿的鸣声。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年迈老人在荒凉的山村中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全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无限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岩头橘树经百黄”,描绘出一幅荒凉的山村景象,橘树经黄沙百日摧残,只剩下几棵树木。“三少不生诸老亡”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感慨,又透露出他对世事变迁的深深忧虑。“只馀石间元祐脚,谷虚尽日鸣当当”两句,则进一步刻画了山村的荒凉景象。诗人用“石间元祐脚”来形容山村的环境,突出了山村的贫瘠和荒凉。而“谷虚尽日鸣当当”更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里的寂静和寂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音乐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