坱圠群灵付大钧,人生于世本何营。
浩然中夜存存气,不藉西风梦亦清。

【注释】

坱(ǎo)圠:高大。

付大钧:托付于天地间。

中夜:指夏夜。

存存气:指浩然之气。

不藉:无须凭借。

西风:秋风。

【赏析】

这首诗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诗人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陷入低谷。本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境遇,依然保持高洁人格的情怀。

首句“坱圠群灵付大钧”,意为天地间的灵气都托付于自然之中。“坱圠”二字用来形容天地间的灵气浩瀚无边、浩渺无际。“付大钧”则表示这些灵气都受到自然的支配和控制,无需人为干预。这里的“大钧”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诗人将灵气与大钧相对照,突出了灵气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次句“人生于世本何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世界上努力追求名利呢?他的回答是:“人生于世本何营?”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个人的追求和功名利禄,而在于顺应自然、保持高洁品格。

第三句“浩然中夜存存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人生理念。这里的“浩然”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人的气质清高、坦荡如水。诗人用“存存气”来表达自己的浩然正气,表明他始终保持着这种高尚的品质。这里的“不藉西风梦亦清”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一个人不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和道德修养,就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尾句“不藉西风梦亦清”,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坚守内心的道德信念和高尚品质,就能够超越世俗的欲望和功利之心,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里的“不藉西风梦亦清”既是对前一句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如同这清风明月一般,不受外界干扰,始终保持着清澈和明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