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忧绪已千端,谁唤扁舟下濮干。
落日明船剑如电,勇心触拨到楼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从内容主旨方面来看,“鬓边忧绪已千端,谁唤扁舟下濮干”,写诗人因鬓发已斑而忧虑重重,想到自己已经到垂暮之年,又何苦再为国效力呢?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悲愤;“落日明船剑如电,勇心触拨到楼兰”,描写出一幅壮阔的战场景象:夕阳映照在江面上,战船像闪电一般飞驰,将士们奋勇杀敌直抵楼兰城。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答案】
译文:
鬓边的忧愁已经千端万绪,谁能把我的扁舟唤入濮水的深水之中?太阳西去,江面上的船只就像闪电一般飞快,将士们的勇力冲撞着敌人直到楼兰城。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的作品。当时他刚离开四川西昌(今属四川),准备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途经渝州(今重庆市)。此诗是他游历渝州的感怀之作。首联点出时间、地点,并交代此行的目的和心情。颔联描绘出一幅壮观的图景:太阳西沉,江水泛光,战船像闪电一样飞驰,士兵们英勇杀敌直抵楼兰城。尾联抒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以壮美的景象和激昂的笔调,表达出诗人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