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暑未凉,竹阴访泉石。
泉源彻底清,石色半痕碧。
幽处鸟声流,闲中人意适。
风微一幅巾,林深转虚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胜地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将这个夏日的避暑胜地展现得淋漓尽致。
“亭午暑未凉,竹阴访泉石。”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炎热的午后,寻找避暑之地的情景。亭午,即中午时分,暑未凉,说明天气依然炎热,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烦躁,而是选择了去访寻一个可以避暑的地方——泉石。泉石,即山石上的泉水,是夏天避暑的理想场所。
“泉源彻底清,石色半痕碧。”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个避暑胜地的景象。泉源彻底清,说明泉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石色半痕碧,则形容石质上留有岁月的痕迹,显得古朴而典雅。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清新和宁静。
“幽处鸟声流,闲中人意适。”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听到鸟儿欢快的声音,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幽处的鸟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闲中的人意适,则表明诗人在这个避暑胜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惬意。
“风微一幅巾,林深转虚寂。”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这个避暑胜地的特点。风微一幅巾,描绘了微风拂过,轻拂着诗人的头巾,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林深转虚寂,则形容树林深处,环境寂静无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避暑胜地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清凉与舒适。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也展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