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光涌翠岑,寺影照波心。
风月明春晓,云霞起夕阴。
两山幽草合,中道绿杨深。
谁与寻诗句,空怀处士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时既要善于联系诗歌的内容,又要善于联系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善于结合诗句所用的手法进行分析。题干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中的意象,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将诗句翻译出来,最后加上注释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诗的首联:“岚光涌翠岑,寺影照波心。”这是写诗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远眺,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峦在日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寺庙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连水波也为之荡漾。颔联:“风月明春晓,云霞起夕阴。”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看到的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微风送爽;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满天。颈联:“两山幽草合,中道绿杨深。”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所见景象: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小草,中间是一片茂盛的杨柳。尾联:“谁与寻诗句,空怀处士林。”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胸中有诗意,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和自己共同创作。

【答案】

①岚光涌翠岑(“岚”即雾霭)②寺影照波心(“寺影”指山寺之影)③风月明春晓(“春晓”指早春时节)④云霞起夕阴(“夕阴”指傍晚)⑤两山幽草合(“两山”指左右两侧的山)⑥中道绿杨深(“中道”指半山腰)⑦谁与寻诗句(“谁与”意为“谁能”)⑧空怀处士林(“处士”指隐士、处士)。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孤山寺游玩时所见到的美景。首联写远景,描绘了山寺在青山绿水中矗立的景象。颔联写近景,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颈联写山寺的四周环境,以“两山幽草合,中道绿杨深”写出了山寺所处的自然环境,以“谁与寻诗句,空怀处士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宁静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