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中人秋气清,山能高绝水能平。
独怜佳节迫吹帽,谁可东篱嗅落英。
尽道诗家有昌甫,每逢胜处说渊明。
鬓毛垂领萧萧白,应任雨风阴复晴。
次韵昌甫九日
薄寒中人秋气清,山能高绝水能平。独怜佳节迫吹帽,谁可东篱嗅落英。
译文:秋风虽已渐冷但仍带着一丝清新,山势高远而水流平缓。我不禁感叹秋天的美景,但又因节日的到来而感到有些许压力。谁能像陶渊明那样欣赏菊花呢?
注释:
- 薄寒中人秋气清:薄薄寒气中的人,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 山能高绝水能平:山峦高远,水流平缓。
- 独怜佳节迫吹帽:独自怜爱这美好的节日,但同时也觉得有些许压力,因为要面对各种聚会和应酬。
- 谁可东篱嗅落英:谁能像陶渊明那样欣赏菊花呢?这里的东篱可能指的是隐居生活的场所。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重阳节写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开头两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既描绘了山的高远和水的平静,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接下来两句转向诗人自己的生活,他感到节日的到来给他带来了一些压力,因为他要参加各种聚会和应酬。最后两句则是对陶渊明的赞美,表示自己希望能找到像陶渊明那样的生活,既能欣赏自然之美,又能享受隐居的乐趣。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