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流转又重阳,午梦初回意愈伤。
时序肯随人境异,江山空对晚天长。
年华冉冉秋将老,物色班班菊自香。
虽少一觞还一咏,恍然身世立苍茫。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所作。当时诗人因遭逢家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诗人以九日登高不饮酒,抒发自己悲凉的心境和感慨时世、身世之痛。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风光流转又重阳” - 这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及节日的变化。在这里,“重阳”指的是中国的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通常与登高和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有关。这里的“流转”表达了时间的快速和变迁,暗示了岁月不等人,人们应珍惜当下。

  2. “午梦初回意愈伤” - “午梦”可能是指中午时分的梦境,这里用来象征短暂的休息或逃避现实的逃避方式。醒来后发现这种逃避并不如想象中的完美,反而带来了更深的忧伤。这里的“意愈伤”表明情绪的加剧。

  3. “时序肯随人境异” - 这里用“时序”指代时间,而“人境异”则意味着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同。诗人感慨,尽管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各不相同,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4. “江山空对晚天长” - 这句表达了面对壮丽的景色时,却感到一种空虚或失落。“空对”意味着虽然景色美丽,但缺乏情感上的共鸣。而“晚天长”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消逝和生活的无常。

  5. “年华冉冉秋将老” - 这里的“年华”指时光,“冉冉”表示缓缓、慢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秋天即将到来,意味着自己的青春也在悄然逝去。

  6. “物色班班菊自香” - “物色”指的是色彩或景物,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景象。菊花以其香气闻名,诗人通过“自香”来突出其自然之美。这里的“班班”强调了菊花的密集和壮观。

  7. “虽少一觞还一咏,恍然身世立苍茫” - 虽然诗人没有饮酒,但他还是借吟诗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感慨。这里的“恍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现实的认知。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活以及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