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池头国一禅,残僧依旧占三椽。
薰风正绿门前树,积水都清涧下川。
坐断千峰因底事,身轻百劫本何缘。
箯舆有客登临久,斋罢茗盂香散烟。
【注】径山:在浙江绍兴,为佛教圣地之一。
国一禅:国师寺。国师寺是径山著名寺院。
薰风:指春天的微风。
箯舆(líyú):轿子,古代官员外出乘坐。
斋罢茗盂香散烟:指斋戒结束后,用香木制的茶盂烧水沏茶,烟气弥漫。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径山国一禅寺的颂扬和赞美。全诗从山、树、水、川四个角度来描绘了径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径山风光的喜爱之情。
首句“明月池头国一禅”,写径山国一禅寺月下的景致。“明月”二字写出了月光如水、皎洁明亮的景象;“池头”二字点明了地点;“国一禅”三个字则表明了此地为国师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二句“残僧依旧占三椽”,写国一禅寺内的僧人。“残僧”二字表现出这些僧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坚持修行;“依旧”二字则表示这些僧人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信仰和信念。他们占据着三间房子,可能是寺庙中的殿堂或者宿舍等建筑。
三、四句“熏风正绿门前树,积水都清涧下川。”写径山的自然景观。“熏风”二字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舒适;“正绿”二字则表示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积水都清涧下川”则描绘了山涧中清澈的水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五、六句“坐断千峰因底事,身轻百劫本何缘。”写径山的地理位置和原因。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感慨或者疑问。“坐断千峰”一词可能表示这座山高耸入云,如同一座屏风一样隔断了千峰万壑;“因底事”则表示原因是什么。
七、八句“箯舆有客登临久,斋罢茗盂香散烟。”写诗人自己登上径山的情景。“箯舆”是一种轿子,这里可能是形容诗人乘坐轿子登上径山的情景;“斋罢茗盂香散烟”则描绘了诗人在斋戒结束后,用香气四溢的茶盂沏茶,烟气弥漫的场景。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径山美景的喜爱以及与友人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径山的自然景观、佛教圣地国一禅寺以及诗人自己的登山情景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的字词运用也恰到好处,使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