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寺下章泉水,幽讨荒寻梦亦清。
半世奉祠非禄隐,穷年稽古只书生。
深居肯以它人重,懒出应于外物轻。
好是二徐来问学,更欣同姓得诗声。
次韵赵路分寄昌甫
金仙寺下章泉水,幽讨荒寻梦亦清。
半世奉祠非禄隐,穷年稽古只书生。
深居肯以它人重,懒出应于外物轻。
好是二徐来问学,更欣同姓得诗声。
注释:
金仙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
章泉水:指洛水。
“半世”二句:意指诗人自己虽然在官场上混了半辈子,但并不以此为荣,而是过着清贫的生活,潜心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深居”二句:意为诗人虽然深居简出,但却不因此而受到他人的重视,反而觉得有些自惭形秽。
“好是”二句:意为很高兴的是两位名叫徐的朋友来到自己的面前向他请教学问,同时也很欣慰地发现他们的诗作与自己相同。
赏析:
这首《次韵赵路分寄昌甫》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淡漠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
首联“金仙寺下章泉水,幽讨荒寻梦亦清”,描述了诗人在金仙寺附近的章泉水边,静心思考、寻求答案的情景。这里的“金仙寺”可能是指一处风景名胜或者历史遗迹,而“章泉水”则是指洛水之源,寓意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如同泉水一般纯净、清澈。
颔联“半世奉祠非禄隐,穷年稽古只书生”,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自己在仕途上付出了半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成为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官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反而更加专注于研究古籍,成为了一名书生。
颈联“深居肯以它人重,懒出应于外物轻”,则是从自我角度出发,抒发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态度。他认为即使自己隐居山林,也不应该被外界的人看重或看不起。同时,他也认为既然已经选择远离尘世纷扰,那么就不应该为外界的事物而忙碌或烦恼。
尾联“好是二徐来问学,更欣同姓得诗声”,则是对朋友的赞赏和期待。他很高兴的是两位名叫徐的朋友来到自己的身边,向他请教学问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他也很欣慰地发现他们的诗作与自己的风格相似。这既是一种荣誉感,也是一种归属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金仙寺附近寻找答案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外界评价的态度和对于朋友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