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觉庵高何处山,松风江月几人闲。
可曾着眼力耕外,也且游心研滴间。
春冷种花开较少,年饥求饱食犹艰。
浙东浑是江南尔,一崦一重还一湾。
寄叶正则丈
宿觉庵高何处山,松风江月几人闲。可曾着眼力耕外,也且游心研滴间。春冷种花开较少,年饥求饱食犹艰。浙东浑是江南尔,一崦一重还一湾。
译文:
在宿觉庵的高处眺望,何处的群山如此清高?伴随着松涛和江水月光,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松身心?我曾在田间辛勤劳作,也时常在思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春天寒冷的时候,花卉的绽放数量明显减少,而年岁饥荒时,人们追求吃饱饭依然困难重重。整个浙东地区都是属于江南的一部分,每一座山丘都各有特色,每一道弯流都各具风情。
注释:
- 宿觉庵:一个位于山上的古老寺院,供人休息与冥想之地。
- 松风:指山寺周围松树林中的风声,常被用来象征宁静与深远的思考。
- 江月:指的是江河边的月亮,常常代表着自然之美和时间的流逝。
- 力耕:努力耕种,强调勤劳和付出。
- 游心:指心灵上的漫游,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研滴间:在这里可能是指通过沉思来达到一种精神的净化或提升。
- 浙东:浙江省东部地区,以经济和文化著称。
- 江南:泛指中国的东南部地区,特别是以水乡和园林景色为特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宿觉庵中对自然美景的体验,以及他在农作之余的心灵之旅,体现了一种对生活深度反思的态度。诗中的“宿觉庵高何处山”与“松风江月几人闲”,通过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情感。同时,通过“可曾着眼力耕外,也且游心研滴间”表达了作者不仅关注物质生产,也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探索。诗中的“春冷种花开较少,年饥求饱食犹艰”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困境和个人生计的压力。最后,“浙东浑是江南尔,一崦一重还一湾”则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浙江东部地区的自然风貌,并以富有诗意的比喻强调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特征。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示了韩淲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于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寄叶正则丈》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旅程的记录。通过对宿觉庵的观察和内心活动的抒发,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表达方式在宋代诗歌中较为少见,显示了韩淲在诗歌创作上的独到之处,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和思考资源。